作者 | Gary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日前,一個名為《致全體汽配人的一封信》的文件在行業當中流傳。
這封信由長沙市汽車零部件行業協會和長沙縣中南汽配批發大市場經營戶聯合會共同署名,致信對象是“三湘大地的汽配精英們”,可以理解為湖南省的汽配經銷商。
在這封信當中,首先提到了互聯網汽配平臺對傳統汽配經銷商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隨后提出了針對汽配平臺的六項要求,最后呼吁所有汽配經銷商團結一致、攜手共進。
這又是典型的傳統勢力與互聯網平臺之間的博弈和對抗,而以公開信的形式爆發出來,說明雙方的矛盾已經積累到不可不釋放的地步。
事實上,這一事件并非孤立現象,在過去幾年當中,已經零零星星出現過類似情況,每次都在行業當中激起一陣浪花。
這說明,汽車后市場仍處于轉型陣痛期,原有的利益體系受到沖擊,新的格局遠未建立,并且,這種震蕩還不知持續到何時。
一、行業協會的控訴和要求
我們先來拆解一下《致全體汽配人的一封信》。
首先,這封信提到了互聯網汽配平臺在和汽配經銷商合作過程中出現的三種典型現象:
一是“XX平臺對進入平臺的汽配商戶所發生交易貨款延期付款達兩個月之久”,也就是說汽配平臺的賬期比較長,可能影響汽配經銷商的現金流。
二是“即將開啟的XX平臺僅憑一個App就收取商家每戶5000元保證金”,言下之意是汽配平臺在沒有付出太大代價的情況下收取較高的保證金,而且不一定保證能收回。
三是部分保險公司旗下的汽配供應鏈平臺,名義上是采集大數據、減損降賠,實際上并非如此,這里主要控訴汽配平臺大數據采集問題。
在指出這三種現象的同時,這封信里面做出了一個總結性的結論,那就是“他們大多打著優化汽配供應的名義,實則在玩金融、空手套白狼、漁利汽配人”。
在行業協會看來,“汽配平臺的頻繁進入將導致汽配市場惡性競爭,資金不能及時回籠”,從而可能導致汽配公司和門店倒閉、破產。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這封信當中,站在行業協會的立場,他們擬定了六條針對汽配平臺的要求,汽車服務世界直接用原文呈現:
首先,平臺要由我們汽配行業協會監控,不能任由平臺為所欲為,把汽配人當猴子耍。
其二,平臺收取的保證金只能由汽配行業協會組織監控保管,以保證廣大自愿參加的商家誠實守信。
其三,交易的資金必須及時回籠,不能任由平臺操控、把持或者玩金融,以保證廣大商家的資金安全及資金的正常周轉。
其四,所有平臺不能引入省外商家和生產廠家加入本區域平臺的汽配供應鏈,以影響本地區的經營環境,導致本地區汽配人的生存環境衰退。
其五,汽車配件的質量保證不能由平臺單方說了算,務必按汽配行業質?;驊T例進行,平臺已經買了質量保險的則由平臺擔保。
其六,入駐平臺的汽配商家不能由平臺界定,必須由中南汽配商會和長沙市汽車零部件協會聯合審核。
在這封信最后,行業協會做出了呼吁,“懇請有關部門出臺一個合理可控的平臺,把汽配數據準確錄入國家的操控范圍”,同時號召所有汽配經銷商和汽配人,互幫互學,共同發展。
從現象到要求到口號,從結構上來說,這封信是相當完整的。(備注:文件附在文末)
二、汽配經銷商的焦慮
除了憤怒,在這封信當中,我們還能讀出另外一種情緒,那就是焦慮。
憤怒源自于對當下現狀的不滿,而焦慮則來自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這說明汽配經銷商的生存狀況已經相當糟糕,至少在湖南市場,從這封信當中,可以看出這樣的端倪。
長久以來,汽配經銷商以汽配城這個巨大載體為依托,完成配件調運、資金周轉、物流配送、貨品交易等功能,為修理廠提供服務的同時,賺取自己的一份利潤。
事實上,在信息還不透明的年代,汽配經銷商的盈利水平是非常可觀的。這也是早期國內很多商業模式成立的基礎,那就是信息差。
不過,互聯網帶來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抹平信息差,讓終端能夠在一個相對透明的環境下接進行交易。一開始是在垂直領域出現變化,最典型的就是途虎在輪胎領域帶來變革,隨著多年的發展,無論是輪胎零售還是輪胎保養項目,整個價格體系都被擊穿。
之后,在全車件、易損件和各個細分賽道,越來越多的汽配供應鏈平臺應運而生,這些平臺有兩大特點,一是系統化和數據化,二是渠道扁平化,主要帶來兩個結果,一是價格體系愈發透明,二是各級中間經銷商被擠壓。
從這個角度來說,汽配平臺和汽配經銷商之間是典型的合作-對立的博弈關系,也從根本上埋下了雙方的矛盾點。
另外,我們還不能忽視疫情的影響。
2021年初疫情爆發后,在汽車后市場,影響最大的群體之一就是汽配經銷商。一是由于庫存積壓,汽配經銷商的現金流壓力更大;二是全國物流體系恢復緩慢,導致汽配經銷商復工更晚。
所謂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疫情造成的最大影響是庫存積壓和現金流緊張,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汽配平臺發出的邀請,汽配經銷商進退兩難。
一方面,汽配經銷商需要新的渠道消化庫存,汽配平臺對他們而言意味著新的流量;另一方面,正如公開信所提到的,汽配經銷商并不滿意汽配平臺提出的各種限制要求。
所以,我們就可以理解長沙市汽車零部件行業協會并不是完全抵制汽配平臺,而是提出了六點要求,目的是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前提下進行合作。
三、協會的要求合理嗎?
再回到這封公開信。
這封信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是行業協會對汽配平臺提出的六點要求,這些要求,既反映出汽配經銷商的利益訴求,也代表著汽配經銷商的實際痛點。
協會提出的這六點要求合理嗎?可以實現嗎?
我們先對這六點要求做個總結。
一是行業協會監控汽配平臺:沒有太明確的現實意義。
二是汽配平臺的保證金由行業協會組織監控保管,三是交易資金必須及時回籠,賬期不能太長:這兩點放在一起,都關系到金錢,一是保證金,二是交易資金。然而,從本質上來說,汽配平臺需要持續的現金流不斷自我發展,不論保證金還是賬期,對汽配平臺而言都是命脈。
四是平臺不能引入湖南省外商家和生產廠家的產品:一個平臺的特性之一就是開放,將盡可能多的行業玩家聚集到一起,再通過市場的調整相互競爭,這點要求似乎和平臺的本質相違背。
五是汽配質量的話語權不能由汽配平臺掌控:關于汽配質量,除了4S體系的原廠件,汽車后市場一直都缺乏一個標準體系,這不是某一個玩家或角色的問題,需要多方合作解決。
六是入駐汽配平臺的商家必須由協會和商會聯合審核通過:這一點其實和第四點有類似性,對于一個平臺,開放是特性,同時也需要一套準入和運營標準,這個標準,當然掌握在平臺手中。
當然,站在行業協會和汽配經銷商的角度,這些要求代表著自身利益,提出要求無可厚非。
不過,要求的提出還要考慮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在一個合作體系內,需要兼顧各方利益,如果利益難以協調,這些要求很可能就是一紙空談。
事實上,針對這封公開信,行業當中也出現了一些討論,有人認為,一個想顛覆行業的平臺很難走向成功,也有人認為,當下的汽配經銷商群體已經在走下坡路,需要做出改變。
這不是一個誰對誰錯的問題。
四、傳統勢力和平臺對抗已久
傳統勢力,包括汽配經銷商、汽修門店等角色,和互聯網平臺之間的博弈和對抗由來已久。
去年年中,陜西輪胎圈內就發生了一起輪胎經銷商集體下架某汽配平臺的事件。當時的矛盾點在于,輪胎批發商認為上線平臺后,導致惡性競爭,輪胎的利潤被大幅壓縮,原本一個輪胎賺10元,后來只能賺2-3元,甚至在部分區域出現一個輪胎賺5毛錢的現象。
更早一點,在i保養事件中,由于i保養平臺遏制不住汽修門店刷單,導致創始人跑路,門店也被拖欠大量機油和工時費。這就是典型的門店和平臺之間為了短期利益而激烈博弈,最終落得雙輸的局面。
為何這樣的對抗持續不止?
當下的汽車后市場仍然是流量經濟,不管是汽修門店還是汽配經銷商,都需要新的流量渠道填補傳統渠道的流量下滑。對于他們而言,平臺往往扮演著流量入口的角色。
站在平臺的角度,他們需要擴張網點和提高交易規模,同時利用用戶數據和消費行為,為后續的生態構建打下基礎。
然而,價格體系和客戶數據,對于雙方而言都是重中之重,當雙方爭奪同一件事物的時候,一旦超越某個臨界點,必然導致沖突,使得天平傾斜,相互之間的制約關系出現反轉。
這也是為什么經常出現傳統玩家抵制平臺的行為,甚至一步步將平臺推向行業之外,退出歷史舞臺。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犧牲掉不少傳統勢力。
平臺需要發展,傳統玩家需要生存,只有這兩個訴求都得到滿足的時候,平臺和傳統玩家之間才能攜手共進。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