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結合咱農村的特點,講一個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土地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一共分為兩種方式:一個是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一個是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其他方式取得......”
8月16日,吉林市船營區人民法院大綏河人民法庭走進大綏河鎮小綏河村開展了一場生動的“忠誠擔使命,先鋒耀法庭”主題黨日活動。這也是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慶祝建黨100周年“法徽閃耀新作為,砥礪前行跟黨走”基層巡禮系列活動之一。來到小綏河村法治廣場,伴著耳畔蟬鳴聲響和涓涓流水,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意氣風發的老黨員、一面面鮮紅的黨旗、一本本擺放整齊的民法典及普法手冊、一個個書寫著我國法治進程的展牌......
活動現場,法院黨員法官代表、大綏河鎮黨員代表、駐村工作隊黨員代表及小綏河村的老黨員村民代表們共同重溫入黨誓詞,并開展普法講堂、法律咨詢、贈送民法典和便民聯系卡等活動。老黨員們講述入黨故事,并慷慨激昂地合唱了一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我國》,法徽伴隨著嘹亮的歌聲在黨旗下閃耀。
近年來,大綏河人民法庭在船營法院黨組的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加強人民法庭規范化、專業化建設,為基層群眾提供“零距離”的司法服務,大力推進“人民法庭進網格”工作,不斷加強訴源治理。近三年來,開展普法活動100余次,發放普法手冊1000余冊。
服務高效便民,做百姓的暖心人。傾力打造“最公正、最廉潔、最講理、最文明”先鋒品牌,將司法為民觸角延伸到老百姓身邊。做實做強中心法庭、巡回審判點、司法聯絡員聯動機制,向轄區居民發出公開信作出七項便民承諾,為當事人提供微信咨詢、電話咨詢、在線調解、預約上門訴訟服務。轄區內共有59個自然村,在偏遠地區分設4個巡回審判點和6個法官說法工作室,每周分派法官進行法律咨詢、上門立案、巡回審判、訴前調解等服務。隨時與當地村社的司法聯絡員聯絡,同時,開設“村部法庭”、“地頭法庭”、“午間法庭”、“假日法庭”、“夜間法庭”,努力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格局,讓司法服務在家門口“落地生根”。近三年來,法庭共計收案2184件,結案2118件,結案率96.98%。開展立案登記180件,協助送達、調查600余次、訴前調解160件、巡回審判200余次。
強化訴源治理,做群眾的貼心人。大綏河法庭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司法為民情懷融入到“網格+訴源治理”體系中,深耕網格服務沃土,當好“八大員”,走進村組、沉下身子,深入群眾、耕耘基層,搭起了司法為民“連心橋”。組成了以分管院領導為負責人,法官、法官助理為網格對接人的網格法官隊伍,與轄區每個網格村屯建立法官進網格工作機制。結合工作實際,采取“一員多格”的配置,每位法官掛鉤若干個村居網格,切實做到“網中有格、格中有人”。
制作法官“聯系卡”,在轄區全部59個村屯公布法官聯系電話,法官主動加入轄區村屯網格微信群,提供24小時訴訟服務,實現服務基層全覆蓋。大力推進“無訟村”建設,與小綏和等村居簽訂了“無訟和諧村居”共建協議,設立“李楊法官說法工作室”,推行“多元調解+速裁”工作模式,在訴前把矛盾化解在田邊地頭,實質性化解糾紛數量占民商事案件的20%。定期赴訴訟案件較多村居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在源頭預防和化解糾紛120余件起,“網格法官”真正成為群眾身邊的貼心人,法庭受案同比下降6.7%。
服務振興發展,做企業的護航人。大綏河法庭管轄既包括落后、偏遠的山嶺農村,還有經濟發展較快、利益沖突凸現的城鄉結合部,服務對象既有社區居民、鄉鎮農戶還有企業單位、投資商戶,復雜多元的主體,迅猛發展的經濟,都給法庭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大綏河法庭緊緊圍繞服務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大局,注重強化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為轄區乃至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針對涉農金融糾紛頻發這一突出問題,大綏河人民法庭不斷完善涉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在吉林環城農商銀行解放北路支行設立“涉農金融案件調解中心”,加大巡回審判力度,自該中心成立以來共進行上門立案20次、訴前調解40次、巡回審判15次、普法宣傳5次,真正有效化解金融風險。
大力開展普法,做法律的傳播人。創建“青春獻法庭、法徽耀黨徽”黨建服務品牌,踐行法治宣傳責任,推進社會法治水平提升。積極開展扶貧工作,定期走訪包保的太平嶺村2戶貧困戶,解決困難所需。“線下+線上” 深入開展普法進鄉村活動,連續兩年舉辦“誠信3·15法官教你來維權直播活動”, 50余萬人在線觀看。以包保村建立“法官說法工作室”為依托,開通“法律扶貧直通車”,定期到幫扶村解答群眾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積極開展“普法大集暖春行、司法服務惠民生”、“法官說典”等主題普法活動,走進村屯、走進鄉鎮、走進企業進行普法宣傳。
來源:彩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