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的紙質票“變身”為電子票或者證件形態后,整個票紙生產和運輸環節被直接削減,伴隨而至的二氧化碳排放也隨之消失。8月19日,大麥首次對外披露無紙化減碳數據,過去三年,大麥推出無紙票2300萬張,實現碳減排約1400噸,推動綠色消費占比增至64%。據介紹,減少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票紙生產和運輸環節。
統計顯示,每增加1萬張電子票約節省600度電,三年下來,大麥累計幫助行業節省電耗約140萬度,節省下來的電力如果轉移到演出環節可支持900場大型演唱會舉辦。
節能減排的同時,數字化新技術的應用也給用戶消費體驗帶來便利。大麥數據顯示,無紙化票務核驗效率平均為0.75秒/人,較紙質票提效25%,同時,電子票動態刷新,打破紙質票被復制的頑疾,有效規避“黃牛”造假。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電子票證無接觸消費更是成為線下觀演的先決條件。2021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就提議,國家應以技術實現文旅產業數字化,建議推廣電子票證,實現無接觸消費。
截至目前,大麥無紙化項目覆蓋率已達90%,累計覆蓋場次近8萬場,輻射范圍由劇場向大型展覽、音樂節、演唱會延伸。2021年第十八屆我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全部采用大麥無紙化實名制解決方案,開創國內實名制入場規模新高;2021年五一檔,北京草莓音樂節2萬余人全部無紙化實名制入場,刷新音樂節票務服務無紙化紀錄。
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開始推崇“掃碼”“刷證”觀演。數據顯示,2019年大麥無紙化消費占比僅為25%,2021年這一數據已經提升至64%。以演唱會580元票價為例,一單快遞15元,無紙化將降低用戶2.5%購買成本。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圖片編輯:朱瓅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來源:作者: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