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和汽配的經營邏輯截然不同:汽服門店經營核心是“人”,這和汽配以“物”為核心有本質區別。汽配供應鏈企業做汽修連鎖,要小心為妙。
作者丨黃燦
投稿請加微信:18001896570
轉載請注明來源:AC汽車(ID:acqiche)
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是廢物。
——富蘭克林
上句話說的是人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不會迷失自我,實現人生的價值。因為人的心智是有限的,如果想快速取得成績,最優的手段就是做自己擅長的事。
被譽為傳統營銷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對市場營銷的定義就是STP:
不過,之所以成為傳統營銷,是因為現在的市場營銷工具和手段相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且,我國國情與外國也大有不同,我國汽車后市場是一個高速變化的市場,各種思維和理念層出不窮。正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各領風騷三五年,苦干巧干加蠻干,搞不好這事情就成了,你上哪里說理去?
心理學家凱利和阿希(就是拿長短不一的線條證明從眾壓力的那位“糟老頭子”)曾經印證過一個現象:人與人的交往中,如果在某人在某個點上做得很出色,別人就會認為其他方面也做得不錯。這種以偏概全的現象,又被稱為暈輪效應。沒錯,互聯網大廠就是這樣干的,馬云人為地制造了一個暈輪,導致普羅大眾認為阿里巴巴也不錯。但不可否認,至少在以前,這個策略一直很成功。
那么,在汽車后市場,是以STP為代表的傳統營銷更具優勢,還是遵循暈輪效應為代表的互聯網營銷思維方式?
相信諸位讀者現在已經了解筆者在說哪種現象了,沒錯,這就是汽配供應鏈企業紛紛搶灘做汽服門店連鎖,披掛上陣的除了康眾的天貓養車外,現在又多了快準的京貓車盟及三頭六臂的車小養。這還沒算在池塘邊脫鞋子挽褲腳的,至于這些供應鏈連鎖能否在汽修行業跑通,我們接著往下聊。
修配邏輯的差異
汽車后市場包羅萬象,外行看上去都是和汽車維保相關,但從業者都知道,每一個板塊的經營邏輯千差萬別,稍微不慎可能就會掉進坑里爬不上來。
就拿汽配供應鏈來說,如果用一個字來代表她的特點,那就是“物”:“物”即產品,產品是汽配經營的核心。所有一切都圍繞著物來設計和運行,其核心就是如何最好最快的賣出產品,收回貨款。
汽配流通的特點是弱化人的因素,做好標準化,流程化就OK了。管理人相對來說簡單,一個門店配3個人就夠了——送貨發貨的,開單錄單的,開發客戶的,貨出去錢回來,就這么簡單。
這樣所造成的結果,就是汽配經營者往往以偏概全,認為所有生意都應該如同汽配銷售一個邏輯,沒有那么復雜。因此,無論是汽配的培訓也好、服務也罷,往往帶著濃厚的產品印記,很難被汽修門店所認可;因為在汽配經營者眼里,貨出去錢回來就是生意,哪有那么復雜?
因此,汽配供應鏈老板們比較看重投資回報率,對服務并不感冒;因為汽配本來就沒啥服務,服務也不值錢。筆者曾遇到一位開汽服門店的油水經銷商,門店才開半年,就嚷嚷著每個月都虧損兩萬多,不想干了。因為在他眼里,如果這筆投資用在油水周轉上,每月多賺萬兒八千的沒問題。就是虧,也就虧一點倉庫成本,反正自己就是業務員。怎么一個汽修店能持續虧這么長時間?這是他想不明白的地方。
并且,從汽配廠家轉做汽服門店咨詢培訓的老師有兩個非常鮮明特點:第一是看重產品培訓,第二是看重經營數據。因為汽配的數據收集相對來說簡單,并且具備高可預測性。按照他們的邏輯,只要做好了這兩點,產品銷售不是難事,開汽修廠不也是賣產品么。
因此,筆者見到所謂的汽后培訓師拿“利潤=進店率*成交率*客單價*復購率-成本”這條零售界“金科玉律”來培訓汽修廠時,大概就知道這位老師要么是新手照本宣科,要么是汽配業務員拿錯了劇本。
因為汽修邏輯和汽配截然不同,汽服門店的經營核心是“人”,這和汽配以“物”為核心有本質區別。
再好的配件離開人的安裝也白搭,人不給力,汽服門店再好的業務也掙不到錢。真正導致汽服門店倒閉的并不是缺業務,就是缺人。
往簡單里說,開修理廠就是在盤人,管理者每天考慮的就是如何應對員工,員工考慮的是如何應對客戶,配件不是他們主要考慮的事情。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一個人,勤勞本分和偷懶?;@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是同時存在的。
因此,供應鏈端百試百靈的產品思維在這里走不通了。因為人不是物,人有情感,有獨立思維,他不可能如同機器一樣完全按照你的要求工作,自然所產生的數據就不具備預測價值。
并且,維修的車型越多,越不好量化。在汽服門店,標準化其實只占很小一部分。就拿筆者第一階段咨詢來說,5天足以解決。剩下的,都是不確定性的服務,說得再好不如做得好。
在汽配界百試百靈的標準化和數據分析,并不比老板請員工真心實意吃一頓小燒烤值錢;如果不行,那就兩頓,保證解決問題。因此,你會看見有些汽服老板,數據產品一竅不通,但并不妨礙做得風生水起。
因為什么?
因為經營汽服就是對人性的洞察和時機的把握。而這能力,又很難被復制,“物”與“人”的不同,造就這兩者之間除了都需要銷售配件外,再也沒有任何共通性。
四大汽修連鎖形態
如果供應鏈連鎖非要“頭鐵”切入汽修連鎖,就必須完全拋棄汽配的運營邏輯,如果做不到,還是小心為妙。我們先了解下汽修連鎖的形式,無非以下四種:
1、自營
自營即重資投入、垂直管理,優點是方便管理,品牌受損的機會比較小,是真正的連鎖形式。但缺點同樣明顯,第一個發展慢,第二個是體量越大,管理成本就越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不是一個體系可以解決的,比較適合區域內10多家門店連鎖規模。
2、加盟強管控
加盟強管控的優點是不用重資,發展快,也不用擔心品牌受損。但一般的品牌做不了。汽修店要加盟一個連鎖品牌,必然會進行橫向對比,他會判斷該品牌能否與自身難改善的弱點互補;如果不值得,就立刻放棄。
一般情況下,靠門店自身很難彌補的有兩方面:
第一方面:流量。流量即意味著財富,這也是能夠實行強管控的關鍵,只要有源源不斷的流量進來,門店才會愿意接受品牌的管控;沒有流量又要實行強管控,注定只是一個笑話。
第二方面:持續的經營輔導。如果沒有流量,又想實現強管控,還有一個方法,對門店進行持續的經營輔導。如果有,汽服門店也會捏著鼻子接受你的強管控;但是,持續的經營輔導看似簡單,要實現卻比流量還難。
3、加盟弱管控
加盟弱管控,就有點看天吃飯的意思了。沒有管控,就意味著品牌形象無法得到有效監管,所謂的連鎖也就是一句空話,適合做一錘子買賣的加盟商,順便賣點油水茍延殘喘。
不過好在輕資產可以收買客戶:換我的門頭,大不了不收你加盟費,每個月還倒給你點錢,在市場上多點品牌曝光機會。
4、掛牌子
什么是掛牌子,你看大大小小的機油品牌就明白了。你賣我的機油,就可以掛我的牌子,順便把門頭重新裝修一下——少則幾千塊,多則上十萬,無論是對哪個修理廠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因此,品牌認知度不高的夫妻店特別希望節約這筆錢,機油廠家也需要一個門頭展示自己的品牌。于是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這滿大街品牌機油店招的汽修門店就是這么來的。嚴格來說,這根本不算連鎖形式,就是一個廣告而已。
沒有第三條道路
以上說了這么多,其實我們發現,供應鏈要做汽服連鎖只有兩個選擇:掐頭去尾保中間,有實力的進行強管控,沒實力的進行弱管控。但無論是弱是強,都是必須要投入資金、精力和人力。
甘蔗沒有兩頭甜的道理:要么持續投資,通過將投資換成流量來幫門店做加法,從而換取門店的認可權;要么通過大量人力和精力,幫助門店提升內部管理能力水平,幫門店做減法,從而換取門店認可。
筆者怎么想,都想不到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畢竟,要以汽服門店長遠利益為關鍵要素,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很簡單,授人以漁,待人以誠。
要想擴大影響力,又懷著汽配經營的邏輯來切入維修連鎖,最終結果可能會差強人意,還不如堅持做好自己,切實優化供應鏈,解決門店需求來的更實際,也更容易出效果。
本文系投稿,觀點不代表AC汽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