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山日報
欄目:文棚
何處是故鄉(散文)
年少的時候,每當在街上遇到那些操著異鄉口音的人時,心里總會想:他們也有家鄉吧?為什么會到這里來呢?他們想家嗎?這時候,小小的心里,便會無端地涌起一絲惆悵和悲涼。
長大后,年輕的心不甘于平淡的生活,不甘于一輩子都在一個地方度過,總是向往著外面的世界,向往著漂泊和流浪。那時候啊,就像歌里所唱的一樣:“我曾經豪情萬丈。”
如今,人到中年,在外漂泊已經有很多年。漂泊的日子,嘗遍了人情冷暖,世道艱難。疲倦的時候,受傷的時候,總是會想起故鄉,想起母親,想躲回故鄉的懷抱里療傷。
每一年的暑假,都是我最快樂的時候,因為意味著我又可以回故鄉了。
但是每一次回故鄉,我的心情總是很復雜。因為兩邊的景物都是舊的,也都是新的;兩邊的人,都是熟悉的,又仿佛很陌生。母親門前的池塘依然在,只是不再有清清的池水,碧綠的荷葉。池塘已經干涸,已經種上了白楊樹,現在儼然已經是一片小樹林了。想當年這口池塘曾經是我們的樂園。夏天,我們在池塘里游泳,坐在歪脖子柳樹下打牌、釣魚。冬天到了,池塘里結了厚厚的一層冰,我們便坐在自制的滑車上滑過來滑過去。這口池塘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收藏了我們太多的快樂。
母親周圍的鄰居已經陸陸續續地搬走了,只剩下母親一家還留在上面。雖然兩個哥哥也極力勸說母親搬去和他們同住,但是父母已經習慣了在老屋的生活。坐在門前,除了聽到蟬鳴、鳥叫聲之外,很少看到有人從門前走過。倒是十米之外的小路上不時傳來摩托車的轟鳴聲和說笑聲,遠處隱約傳來汽車的喇叭聲。這里曾經是一個很熱鬧的屋場,住著十幾戶人家,鄰里之間關系融洽,小孩子們在一起更是玩得不亦樂乎。如今,小伙伴們都已經步入中年。再見面,當年的那份親密早已經蕩然無存,多了幾分生澀。
鄉親們見了我,仍然會很親切地叫我乳名。不少老人去世了,孩子們在迅速地長大。他們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我。
對于故鄉,我是嫁出去的女兒。我是風箏, 故鄉便是那根牽著我的線。對于南方,我是異鄉人。到南方這么多年,我仍然無法融入他們的生活,不會講白話,不習慣一些思維方式。而對于天門,我也只是一個外來的媳婦。縱然自己的天門話講得如何流利,也總是會讓人一下子就辨出自己不是地道的天門人。
我開始疑惑:哪里是我的故鄉,哪里又才是我落腳的地方呢?
(文棚是一個以散文為主的共享平臺,面向全球華人開放,供作者、讀者轉發推送。其“寫手”欄目向全國征集好稿,外地來稿不論公開發表與否,皆有可能采用。凡當月閱讀量達6500次,編輯部打賞100元/篇。請一稿一投。投稿郵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內。非簽約作家請注明真實姓名、聯系方式及銀行賬戶全稱、賬號。)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編輯:徐向東
◆二審:藍運良
◆三審:岳才瑛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