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7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感謝師恩”、“辛勤園丁”等再次成為網上熱門詞匯。而教師這個職業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生活中他們是什么樣的?喜歡看什么書?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根據教師職業與全站消費情況作對比后發現,教師職業的消費習慣有著明顯的職業特征:教師群體的圖書消費偏好明顯高于其它職業人群;而且教師購書類目顯示其更加注重自身知識的學習和積累。
老師們的日常:愛書,愛家,注重健康和運動
對比教師們的消費結構與全站平均水平,可以發現教師群體其中在圖書上的消費偏好程度是平均值的兩倍多,此外教師這個人群明顯更注重家庭、健康、精神層面的消費,而對珠寶、寵物、酒類的偏好度明顯較低。
按省份同比(2021年7-8月同比去年同期)來看,除了圖書外,北上廣等大城市的教師群體更愿意在教育、戶外、運動等領域消費,同比分別增長60%、45%和42%;而中低線市場的教師們則更注重家庭消費,如家具同比增長78%、家裝同比增長57%等;其中華北地區的教師群體比較愛買家居日用品,成交額同比增長90%,東南沿海地區的教師用戶更喜歡買數碼產品35%,而西南教師用戶突出在食品飲料、生鮮等品類上,同比增長112%,西北地區的教師群體在健康醫護方面的消費同比增長達89%。
教師購書習慣:注重學習提升,但壓力較大、空閑少
教師人群購買圖書偏好度高于普通人2倍,因此對他們的具體購書品類進行分析也很有意思。京東銷售情況顯示,2021年教師職業購買圖書的前五品類是教輔考試類、童書、小說、勵志與成功、文學類。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們在教輔、人文/自然科學、國學/政史軍、法律、外語等類目的偏好度(消費占比)都要高于全人群平均值,這說明教師職業更偏好購買學習型書籍,除了日常教學外,也注重自身知識的學習和積累。
而教師在小說、青春文學、勵志、管理、金融等書籍偏好度低于一般人,也從另一側面反應出教師工作壓力大、休閑時間較少,比較少地尋求工作以外實用性技能的增長。
其中教師們很愛買的文學類書是:《魯迅全集(套裝1-18卷)》;
很愛買的勵志類書是:《學習高手》、《90后哈佛耶魯高分畢業生超實用學習法》;
很愛買的小說類書是:《平凡的世界》;
很愛買的經典讀物:《紅樓夢》、《唐詩/宋詞鑒賞辭典》;
很愛買的政治/軍事/歷史類書是:《苦難輝煌》;
值得注意的是,莫言的新書《晚熟的人》在教師群體中大受歡迎,人均消費金額高于平均值250%。
分性別看,女性教師購買消費接近54%,從偏好度來看,女性教師購買較多中小學教輔、勵志與成功以及外語學習類書籍,而男性教師偏好購買大中專教材教輔和政治/軍事/歷史類書籍。
25歲以下的教師較愛購買:成功學、教師資格考試、英語四/六級、愛情/情感類;
26-35歲的教師較愛購買:兒童繪本/文學、幼兒啟蒙、教育理論/教師用書、黨政讀物;
36-45歲的教師較愛購買:課外讀物、科普/百科、中小學教輔;
46-55歲的教師較愛購買:課外讀物、大學教材、高考、散文/隨筆/書信;
56歲以上的教師較愛購買:幼兒啟蒙、華夏史、散文/隨筆/書信、字帖、成功學、世界史等。
記者陳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