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還會有一批帳篷會送過來!”9月16日下午3點30分,瀘州市瀘縣玉蟾街道城東小學校地震安置點指揮中心內,新的消息讓志愿者們的心情得到了振奮。指揮部外的學校操場上,100頂安置帳篷正在被四川、重慶的多支救援隊搭建起來,它們將成為近千名受災群眾的臨時住所。
記者在安置點現場看到,下午3點多鐘,已經有數十頂藍色的帳篷和幾頂灰色帳篷立了起來,每張帳篷里并排安放著多張折疊床,已經有附近的受災居民坐在帳篷外,聊著前一晚的驚心動魄。
“我們家的地板磚都晃裂了,這兩天又下雨,怕危險還是過來住了!”家就在玉蟾街道的何雁帶著孫女早早來到了安置點,她和一起來的鄰居為著家里房子的安全擔憂,但小孫女和其他幾個孩子正在空地上做游戲,地震對這些孩子的影響似乎并不大,對于這樣的避險經歷,何雁的孫女好奇與興奮大過了懼怕。
記者現場與多位家住附近的受災群眾交流發現,這些居民大多數家中房屋并未受到大的損傷,目前更多的是害怕陰雨和余震帶來的后續災害。
瀘縣福集鎮玉龍路55號居民鄭樹群正拿著身份證,排隊等待社區安排入住今晚的安置點。她的家因地震成為了危房,家中五口人,怎樣度過這樣夜晚?鄭樹群眼里有一絲焦慮,但她和其他群眾一路有序地排隊,并沒有慌亂?!八麄冞@么多各種顏色的人都來幫我們了,我不擔心?!?
鄭樹群口中“各種顏色的他們”是指從各地趕來的救援隊。
橙色的是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隊員喻建華說,凌晨5點過,他們就從成都出發,分幾個分隊,有的進行現場救援,有的處理危房,有的在安置點搭建帳篷,目前已搭建了五十頂,保障受災群眾生活。
藍色的是宜賓藍豹救援隊隊員。宜賓藍豹救援隊隊長韋仕忠凌晨感知到地震后,立即跳下床,組織隊員,帶著發電機、破拆機等救災物資趕往瀘州,早上7點過就到達了震中,運送受災群眾。搜救結束,他們又立即趕到安置點,進行救災物資輸送和帳篷搭建。這個參與過多次重大災難救援的漢子有豐富的救災經驗,他鎮定地指揮和搭建
與此同時,華夏安能重慶、成都救援隊等多個來自華夏各地的救援隊伍正在抓緊時間,將更多的帳篷樹立起來。華夏安能重慶救援隊30人9月16日早上攜帶裝備也在這里進行馳援,他們幫助安置在民,搭建帳篷。與此同時,重慶救援隊帶去的生命探測儀、三維測繪儀、挖機等可以設備也一直在安置點附近備勤,隨時準備參與救援。
下午4點,一批新的物資運抵城東小學校安置點指揮中心,它們將在這里被派發至瀘縣全縣各個安置點。負責物資配送的工作人員介紹,16日,該安置點指揮中心已向全縣各安置點發送礦泉水上千件,面包、方便面、牛奶數百件,以及向多個受災嚴重區域派發紅十字家庭包。
記者 鄒飛/攝 石亨 紀文伶/文
本文來自【】,僅代表觀點。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