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自忠作品,主編黃幼中
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心潮起伏、思緒萬千!總想來一段音樂平靜一下自己的心情,靈感觸動,不覺使我打開了酷狗樂庫節目,點擊播放了那一首《時間煮雨》的慢板抒情歌曲,用心聆聽生活的靜、享受生活的美。仿佛給我身上洗去煙塵、讓歲月無痕,讓自己置身于冰釋前嫌、心清氣正、意守丹田境界的感受!路上看到了一塊巨石,石頭上面刻上了一段溫馨提示的大紅漆字十分耀眼:“各位來客!活在當下,請不要讓時間來決策自己當下的生活,而是要加倍珍惜自己當下的每一天”!童顏鶴發的時間老人手上也拿著一頂草帽,站在路口邊上對我說:請你把用不完的時間丟進我的草帽里……
從青絲芳華到紅顏白發、從寒冷冬天到春暖花開、從夏天告別與秋天相擁,喝過了人世間的紅白酒,也給自己人生積下了善與愁!盡管一年四季不斷交融,也是時間來安排這一年四季,一年四季也總是等著時間來安排!此時此刻,我感悟到:人生呀!是如此的短暫,仿佛流星-閃而過,只留下一條長長的火焰,更像是弧光電擊,蕞后才留下一陣轟隆隆震天動地的雷聲大鳴,我不免心里為之一震,渾身乏力長滿了雞疙瘩,不管啥樣!我只是看好了自己的人生,卻忽略了身邊那個幼小的童年,稍不留神就被白駒和蒼狗以迅雷不急的動作,搶走了我身邊的那個童年,遠走跑到了天涯海角!我傷悲跺腳數落著蒼天:干嘛你們能這樣呢?就神出鬼沒的搶走了我的那個孩子童年?公正的時間老人也在一邊給我撂下這樣一句話:誰叫你不看管好他呢?我的心情感到無比的失落與惆悵!每當想起那一瞬,心里都還在留下余悸!身邊的那個童年啊!你現在到底都長成了啥的模樣!盡管我已經見到了眼前寂寞暗淡的暮秋景色,但我還是懇懇于懷永不言棄我那可憐的童年,后悔當初沒守候看護好在你的身邊,我真的悔恨了一輩子!無論黑暗有多么漫長,遲早會走到白晝的地方。現在,我唯一能補救的,只有慢慢的從記憶起去尋找我遠去的那顆童心......
踏上故土,見上老娘,也還總想回老村去看一看,故鄉那里有了新的發展變化,有的還在談笑風生,有的也還依然如故,我黙黙地走到老房子舊地跟前,它陪伴我從童年、少年走到青年,經歷過了十八年的風風雨雨,站在那一坨坨凹凸不平的土堆上,心里感到有一番酸澀的滋味,雖然見不到它以往那斑駁的影子,但是它卻勾起了我的思鄉情愫!我向娘問起了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娘說:有,有的!土房子的墻壁上記載有我的黃道吉日,我說:娘,是哪年呀!娘迷迷糊糊的答我說:起這座泥房子的那一天再過三天的當晚上子時生下的我,廿五、是廿五,差十分鐘滿十二點,進入凌晨。還說:那年閏的四月,是第二個四月,農歷的,屬兔的吧!見娘如釋重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我的心里在糾結、在埋怨,也在感嘆!她仿佛是在猜謎語似的八竿子也打不著,像被人一棍子打懵了似的,面對著娘快要踏上九十階梯年齡的風燭殘年,就像一支隨風搖曳的蠟燭隨時可能媳滅,好揪心呀!娘啊!啥的啦!您腦子里為啥就這么不清晰了呢?就這么混沌了嗎!娘說:我記住的呀!真的,我說的都是真的呀!娘真像見塊糖就跑的年齡,見她把話說完,也順勢抬舉了她的右手,貼住在自己額頭上遮住了右眼,斜著那只左眼瞄了我一下,然后向我作一個憨憨的嬉嬉笑意,就像孩子做了錯事的舉動,來了這個遮丑動作!我哭笑不得,心快要碎了!我圈著雙手附在她的左耳上大聲的告訴她:娘,我不是為了啥的?只需向您求證!她只是向我點了點頭……
聽母親含含糊糊的說:五八年那年,正是“趕超英美”的時代,華夏各地正在掀起了“大躍進”大干社會主義革命的步伐,家家戶戶青壯年勞動力都要投入到大煉鋼鐵的洪流中去,村里邊成立了集體食堂,大伙們都能過上了集體生活,進行農業生產的重任就落在留守在家的一些老弱病殘,農作物成熟只能回收到一半,另一半來不及收獲遺留在地里,被蟲咬和猖狂的耗子遭踏,五八至六一年,又連續遭遇了蕞嚴重的四年自然災害,糧食供應極度緊張,這樣的生活僅僅敷衍了四年時間,六二年開始,全面陷入了蕞嚴重的生活困難。城市、街道、路上、農村,陸續不斷地出現了乞討人群,饑餓災荒也迅速向農村撲面而來,由于斷缺糧食,人們開始食用了野菜、樹皮、芭蕉心、谷糠等等來充饑,陸續出現了營養不良、面色發黃、臉上浮腫的現象,那年母親偏偏懷上了我,冬去春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那天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母親的肚子里,我十分不聽話,不斷地左右莽撞,也許是在提示著母親,盡早讓我快點來到人世間,去看一看那人生美景!母親呼天喚地叫喊疼痛,父親見到母親快到了臨盆的時候,急急忙忙把母親扶上獨輪車,飛快地推往大隊方向的衛生室,赤腳醫生也準備好各種接生器械,母親經過一陣陣掙扎、撕心裂肺、耗盡心力,于卯年子時把我生下........
從學會走路到呀呀學語,哥倆都是外公外婆帶大,早晨起床娘給咱們哥倆洗上一把臉,擦洗臉上的污垢,稍后喂上一碗稀粥,用竹籃裝好一整天的備用衣褲、放上一兩個滾燙的熟紅薯,像攆鴨子一樣、走走停停地趕往外婆家,當年舅舅也還沒有結婚,哥倆也喜歡纏著黏著他,小時候的陶氣,家里滿地的跑,地上也出現了一片狼藉,給外婆家增添了熱鬧的氣氛,也給外婆家添加了人氣!從此以后外婆家成為我們愛的港灣!長大以后與舅舅的感情親切,得到他的教誨受益終身,勝似過我父親的愛!
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缺少吃穿,我大多都是揀著哥哥的舊衣服,很少見到添加新衣,基本上都是打著補丁,縫縫補補都是舅舅手藝,因為裁縫行當是他的可以,方圓十里之內小有名氣。小時候,一次的意外,他的右腳遭一堵泥墻坍塌壓壞了四只無名腳指都無法保住,只留下單獨的拇腳指而終身留下了殘疾,走起路來都是一瘸一瘸的,農村重體力活他做得不夠麻利,繁重的農工活兒他也扛不住,后來到了公社成立的車縫組裁衣裁縫掙工分回來養家糊口,當時市面上供應的布匹都是按人頭按指標分配布票,附近鄰村有做衣服添新衣的人家都來有求助于他。
說起六十年代的生活故事,現在的孩子根本不會理解那個時節!雖然當時實在貧窮,但社會風氣很好,家家戶戶每天晚上門口從不落鎖,也從沒見有哪家東西遺失過,人們之間的感情信用度人性化表現得十分和諧,很少見到人與人之間為點芝麻小事而面紅耳赤相互爭吵的場面。當時,整個社會缺醫少藥是面臨的主要問題,預防疾病工作的季節也只是由兩位村民赤腳醫生負責煮一大鍋草藥水,用兩個木桶肩挑沿著村路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挨家挨戶,用一把大勺舀著藥水分發給每戶村民飲用,預防結核病、腦膜炎的防治,現在每個人左臂或右臂上,都有當年用繡花針劃開井字形而留下的幾個不可磨滅永恒的疤痕!那個年代,醫院里除了斷臂斷腳,很少有人去問津?不知道“癌”字是什么樣?一般過世的人大多都是老走,都能體面的離開、尊嚴地死去,有什么理由這么說呢!答案非常簡單,是因為整個環境都沒有出現過污染破壞,農藥沒有受到爛用的表現!
六六、 六八年,父親又分別添丁倆弟于我腳下,得到父愛愈來愈少,我像一頭水牛在大熱天里戀上了練泥潭似的,每一天能裹上一身爛泥防止蚊蠅叮咬獲取涼快一般地戀著舅家,其實舅娘當時已生下了三歲的妹妹和一歲弟弟,重點關注不再是我,而是把焦點轉向了他的小家庭,我像散養的小牛犢一樣每天纏著外公外婆由他們看管,那一年九月初學校開學,哥哥八歲、我五歲都上了一年級,同班同桌,老師這樣安排是為了讓哥給我好照顧,這個年齡段小孩也都還在流著鼻涕,不會自己抹,都還處于貪玩階段,有時上課水過鴨背,都自個兒地玩,累了也迷糊地打上瞌睡,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每天雖然都是去學校,就像趕鴨幫一樣,跟著哥哥的屁股尾不讓掉隊,后來降級了兩年,七歲才是正式讀書......
七歲以后,與我父母輩的那些人,碰上我都說我長得高了,這個時間點就好奇地謎戀上了各種玩具,那個年代基本沒有什么來玩著,就是玩老鷹捉小雞、疊紙飛機、紙槍、陀螺、木槍、水槍、火柴槍、滾鐵環、齒輪車、飛鏢、彈弓、學打仗、窯紅薯、窯竽頭,偶爾也跟女孩子學習跳繩、跳海洋、踢毽子、挑方塊、拋石子、跳橡皮筋等等,其中也還有口訣要背。平時走在路上,見有遺棄在路邊的瓦片,也順手揀起拿在手上,走到魚塘邊來一個閃身動作,用力往水塘里摔走瓦片,瓦片受到沖擊力產生沖擊波在水里平衡而向前穿梭跳躍,極像青蛙受到驚嚇逃命一樣起身快速彈跳,而后向玩伴們發出憨憨的嬉笑,炫耀自己力量大、扔得力、跑得快。
我覺得能玩上刺激一點的才過隱而想到了彈弓,彈弓打鳥頂好玩,只要在樹上、電線上、房屋頂上有鳥憩息,衣袋里早準備好一二十顆石子,架上彈弓,把石子放在尾部的傳送帶,用力往后拉瞄準大概位置,然后一放,石子順著弓口彈出,沒準兒還能射中鳥兒掉下,那是高興得不得了的事,而蕞惱人的莫過于房屋頂上停留的鳥,如果射出的石子不中,鳥兒飛了不說,瓦片的擊響聲引起主人的注意,認為是惡意把石頭扔上房屋頂上搞破壞,被主人狂奔出門被逮個正著,麻煩事就更大,被他狀靠到父親耳邊,晚上別怪父親放在門背后的那根竹鞭在屁股上找糟伺候,這是農村人的一種教條方式沿襲使用!這招不靈又來下招游泳,七月炎熱天氣放學回家的路上,似乎眼前騰起陣陣熱浪,那惱人的悶熱天氣火辣辣的陽光,折磨得讓人像水牛一般難耐,嘴里掉出舌頭,抖氣連連,見到家門前那口魚塘,我與幾個族堂兄弟像幾只牛牯一樣不顧一切的往前沖,一絲不掛躍入水塘里納涼爽快,不顧安全隱患游上半個多小時,上岸后也要等身子干燥后才穿衣服,強烈的紫外線都把每個人的身體被曬得黑不溜秋,父母收工回到家見到頭發都還在濕漉漉,見到我手臂紅黑,父親立馬用指甲輕劃手臂留下起白痕跡!這是農村人檢驗下水洗涼的可靠證據!甭管啥說!再有多大的理由也解釋不清,可能即將遭到的是另外一種刑形,讓我在腦子里才能長出個永久的悟性,父親這樣說道:是圓木的,腳一碰它就順溜走,是四方木的,踢它一腳,它才能向前翻轉另外一面,不踢它就不走。總之每次面對的總要像圓木那樣機靈,絕不可像四方木那樣一動不動自個兒的呆板。
在孩提時代,玩得開心、興奮、精彩、過隱的玩具莫過于打雞仔(壯音:打乖)那是男孩的很愛,整道玩具:由母雞、撩棍、雞仔構成。玩法:逢單加一、逢雙加二。也就是;一打一、二打二的組合方式,整套雞仔的模具是堅硬的木頭作道具,母雞(擊棍)是根粗木頭直徑約一點五公分、長約五十公分;撩棍也叫量尺,直徑一公分、長四十公分;雞仔由兩根直徑一公分、長二十公分堅木組成,在地勢平坦約一百米開外進行,在起點處鑿開橢圓形凹洞,甲乙對抗由抽簽長短決定先后。游戲規則:共分為四局,一至三局,每局均有晉級和淘汰兩次機會,在五十米開外畫上一根線作為游戲的邊界線,乙方只能在線外守候,不許左右任意一腳踩點或踏入線上,否則算是違規,其中兩個雞仔連續逃脫,不讓對方捉拿可以晉級下局。反之,列為淘汰不能再進入下局,捉住一只、逃脫一只的可進入下局。第壹局;撩雞仔,把雞仔橫放于凹洞,用起棍(量尺)把雞仔往前奮力起撩,雞仔被捉住扔回給甲方,捉不住的雞仔,甲方把擊棍橫杠過凹槽,乙方可采用半蹲或站姿,用投擲或拋姿動作來瞄準,想方設法把雞仔觸碰到母雞(擊棍),兩只連續擊中的,甲方不能進入下局,兩只當中只有一只觸碰的,另一只可參加下一局。第二步;擊棍打雞仔。甲方右手中指與無名指握住擊棍尾部、母指與食指夾住雞仔,側身弓步,兩眼目視前方,乙方要在六十米開外恭候待備雞仔飛行速度實施抓捕,問上對方一聲說:準備好了沒?聽到乙方示意回答聲,才可把雞仔往空中拋,右手握緊擊棍尾部,用轉身暴發力擊打雞仔彈出前方,對方接得住的雞仔不能參與下局,接不住的,要把雞仔拋回,甲方看到拋回雞仔再用擊棍把雞仔用力打出彈開,自然墜落的地方,然后用起棍從凹洞丈量到雞仔的落地位置。第三步;擊棍打臥雞仔。乙方站的位置與第二局的距離一樣,甲方躬身馬步,右手握緊擊棍用相當力度擊打斜放凹洞的雞仔,在彈起瞬間,再用暴發力擊打雞仔向前彈出,雞仔“呼呼”響聲在空中飛行,飛出的力度大、速度快,如果被接住條件與上步相同,接不住的拋回,甲方在拋回的瞬間再用擊棍擊打雞仔,直到雞仔自行墜下的地方,再用量棍丈量尺數。第四局;贏方根據二、三局丈量尺數的總和懲罰輸方,單腳獨跳同等的尺數。
除非下雨天不說,只要天氣放晴,不管中午或傍晚放學,都邀上玩伴玩上兩個回合,逢上里拜天,少說玩上半天甚至全天候,被太陽曬的紅透,玩得大汗淋漓也是那樣的開心,這種玩具處處危險、招招致命,心里都不懼怕!滿腦子里都沒有一些安全意識的隱患,一旦被擊中眼睛,那是終身遺恨!所幸一切都沒有發生。現在,這種玩具早已消聲匿跡,留給我的只是回憶!
小時候,懵懂無知,總愛纏著大人和大我三圈的哥子們鬧著玩,去到哪就跟哪,像螞蝗一樣兩頭釘,只要水渾就自個兒地游來游去奔著尋找目標,盯上獵物。秋天正是紅薯收獲的季節,見到村前一戶人家的阿哥,坐著牛拉車轱轆吱呀吱呀的響聲,靈感自發的問上了他,得知他要到地里去收紅薯,二話沒說就攆過去爬上了他家的牛車,和他一塊兒到地里收紅薯,我問上他:干啥不帶上飯粥了呢?中午要吃啥的呢!總不可能餓著肚子干活吧!他說:啥玩意的也不要帶,地里有現成吃的,到時候管你吃飽不要愁著呢!就擔心你肚子不夠大,一路上說著說著,一會兒也趕到了他家的紅薯地。
見他豎起木犁,架上牛額,摔起牛鞭,大聲吆喝,牛沿著紅薯壟地向前一路行進淺起了泥浪,來回走過兩趟四犁,蕞后一犁把紅薯翻開,露出了粉紅色的紅薯,我把兩壟的紅薯歸集在一堆,剛剛干活的時候,滿地的來回跑,干勁也足,臨近中午的時候,也把七分多的紅薯地利索打掃干凈,阿哥只管來回挑去紅薯裝上牛車,我也幫忙把紅薯裝進糞箕,裝車完畢后,因為年紀小力量也小,我也累得蔫了一地,但見他仍精神抖擻,抓起月刮鋤了一個凹坑,叫我在地里尋來干泥塊,他一圈一圈的從下到上斜砌上泥塊,蕞后形成了土窯,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叫我去前面那片樹林拾回樹上掉下的干樹杈,三個來回捧著三捆干柴火回來,點燃上了火,一把一把的柴火塞進窯子里燒,一股青煙裊裊升起,就像一塊薄薄的輕紗帳懸掛在空中,柴火不斷燃燒,火溫不斷加大,約一個鐘的工夫,烘烤的泥塊由黑轉紅,火候也達到了上限,見他拾來一塊石頭賭住了窯洞口,提起月刮,輕輕的在窯頂上開了一個口子,用一根長棍把窯里的火炭攤平,叫我把紅薯傳遞給他,一個個排列平整,放足一定的數量。按著,掄起月刮背繞著一圈輕敲下窯墻,直到把所有燒紅的土塊敲碎,再鋤半箕干泥覆蓋在上面,一切程序完畢后,他到地邊捨來兩根茅草,打上一個草結,還有那根撩火棍都遞到我的手上,叫我牽著生產隊分給他家務工的那頭老牛,攆到五百米開外的那片田洞一邊放牧,一邊念叨著他教過我攆鬼的那些潛臺詞:五鬼六害呀!快走吧!手上的撩火棍,能再把你打到十八街九弄!讓你永世見不到光亮!草結能纏住你的靈魂!讓你再世也不可永生!嗚呼!哀哉!……,一個鐘過后,牛也吃飽了肚子,我才想起了那窖紅薯。原來,這位阿哥渾身解數給我使了這么個歪理的唆使來迷惑我上了當,你想怎么來著!原來,他一直在窯邊那里給自己先飽脹了一頓……
時間一年又一年從彈指間消逝,我也不斷的收獲了年齡,默默珍惜,人生中的緣分。靜靜珍藏,記憶中的美好。童年沒有我想的那么美好,也沒有像有的人說自己童年的那么糟糕,你有你的不足,我有我的缺點,無論何種境地,都別忘了初心。因而,我想到了一句格言:廣廈千間,夜寢不過六尺。腰纏萬貫,日食不過三餐。無論走過多少日子,我都在靜靜地感悟,抖落歲月的塵埃,以一顆無塵的心,還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的所有,讓健康快樂永遠伴隨我一直到老,歲月雖然留不住,但我永遠忘不了自己的童年。
以文會友,推廣交流、相互促進,我在這里等您
作 者 簡 介
陸自忠
陸自忠 男,1983年應征入伍到廣西某軍團服役,1987年至今,退出現役,在華夏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來賓分行工作。作品散見于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百度、搜狐等網絡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