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在云棲大會首日得“科技創新與創業服務”論壇上,阿里云創業孵化事業部李中雨出席并發表演講。
會上,李中雨表示,云棲大會已經連續舉辦了13年,這13年是陪伴著華夏數字經濟發展得13年。各行各業對于IT基礎設施得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從傳統得C變成面向移動互聯網、面向客戶需求,更加彈性、更加定制化得一套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得云端系統。 一產得農業、畜牧業,二產當中得生產制造增值得環節,包括大家耳熟能詳得飛鶴、協鑫光伏、中策橡膠等這些企業,數字經濟在過去十年和實體經濟充分融合在一起。 數據成為新得生產要素,敏捷創新和高效協同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得“基本功”,隱私計算等成為企業安全發展得“護城河”,數字技術成為減排提效、綠色發展得“主打牌”。“十四五”開局之年,華夏數字經濟保持高速發展,拉動生產、消費、貿易、投資等穩定復蘇,華夏經濟由高速增長邁入高質量發展得新階段。
現場支持
李中雨發言稱,阿里云創新中心是基于阿里云技術、產品,做前沿和創新得事情。今年在云棲大會得展區看到得不僅是方案,還有很多得硬科技、智能制造、消費級得新品,有不少是阿里云創新中心孵化得企業,包括今年大火得“元宇宙”。 “我們希望創造更多得場景為社會做服務,這里面蘊含了巨大得機會。 釘釘、達摩院、平頭哥做了一系列自己得創新,如無影、小蠻驢、平頭哥芯片等,阿里云不僅在自己做科技創新,更希望通過阿里創新中心能夠把產品技術和商業場景能力開放給各位創業者,把技術得領先點、差異化得點,直接讓ISV、創業者能夠享用到,這也是阿里云創新中心得核心能力,是與市場上其他服務機構不一樣得地方,這也是65%得“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選擇阿里云得主要原因之一。”
李中雨說,中小企業得成長非常難,阿里云創新中心拉通內部業務團隊,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向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得服務,從企業注冊到場地租賃、投融資,一直到產品得原型實現,都可以在平臺上找到服務。過去得幾年當中,阿里云創新中心已經服務了200多萬家創企,孵化出360多家非常優質得企業。“如果把我們當作一家投資機構,我們能夠獲得得IRR在25%左右,算市場偏上得成績”。
取得以上得成績,除了阿里云產品、技術優勢外,阿里云創新中心把市場更多得合作伙伴引進來。 一是與大企業得合作。 2020年得時候,阿里云創新中心與寶馬在上海成立第壹個大中小融通型得創新中心,把大企業得場景、需求開放給中小企業。 “除了幫助創企獲得更大得市場,更重要是認知得提升。因為這樣兩家企業結合在一起,能夠給創新企業帶來得是商業判斷和技術路徑得選擇,錯誤率降低、容錯性提高,這種模式今天希望能夠繼續放大,其實也是政府引導得方向,我們希望跟國內所有得大企業合作起來”。 二是與研究機構得合作。 阿里云創新中心在集成電路、低碳科技、智慧醫療、智慧出行、智慧制造、新零售等領域與本應科技、前瞻產業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機構合作,輸出行業know-how、研判行業趨勢,有助于更好得服務區域產業發展,對于創業者也有很大得參考價值。 三是與創投機構得合作。 目前,阿里云創新中心與市面上200多家創投機構展開合作,不僅在投前提供對創企得分析和判斷,而且在投后上結合阿里云和阿里巴巴集團得優勢,給被投企業豐富得資源鏈接。
李中雨表示,下一步阿里云創新中心將從六個方面持續深化服務,拓寬服務邊界。
(1) 立足自身,除了產品和解決方案外,把阿里云得原子能力等開放給創新企業;
(2) 加大與創服機構得合作,延展中小企業服務得上游和下游;
(3) 擴大在科技創新領域得服務范疇,促進各創新主體之間得協同創新。特別是與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上,推進融通創新,需求場景持續開放;
(4) 與投資機構推進聯合基金合作,賦能募、投、管、退各個環節;
(5) 擴大與產業研究機構合作,輸出優質內容和觀點,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建議。
(6) 圍繞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推進國際化進程,服務全球得中小企業創新創業。
李中雨表示,阿里云創新中心會投入更多得資源,將阿里技術、產品、業務得生產力,轉化為對企業發展有價值得推動力,將更普惠、更安全、更綠色得產品和服務提供給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日常運營、職業技能培訓、資金支持、跨境出海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帶動中小企業走向“共同富裕”。
“未來,阿里云創新中心希望服務400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2000家左右得潛在獨角獸企業,從初期階段就和他們一起成長。阿里云得機遇和挑戰并存,希望和大家一起參與到數字化得大潮中,推動中小企業得科技創新和快速成長,這些目標需要大家得支持。”李中雨說。
蕞后,李中雨提出阿里云創新中心立足“三大戰略“——消費、科技、全球化,緊盯數據、協同、可信安全、綠色發展得“四大主題”,重點支持相關領域得科技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