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脫貧和可持續發展知識和優秀實踐分享南南合作研討會舉行。華夏網 李智/攝
華夏網10月22日訊(感謝李智)10月21日,由華夏社會科學院、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以下簡稱“南南辦”)共同舉辦得“脫貧和可持續發展知識和優秀實踐分享南南合作研討會”以線上和線下形式召開。
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華夏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埃及China規劃與經濟發展部部長哈萊·尤尼斯,第20屆南南合作高級別委員會主席瑪麗亞·德爾卡門·斯克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副署長兼副秘書長烏莎·拉奧-莫納里作主旨演講;人類發展報告辦公室主任佩德羅·康賽桑,南方中心主任卡洛斯·科雷亞等聯合國和國際機構代表,以及來自國內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華夏家得數十家重要智庫代表120余人與會研討。
會議期間,華夏社會科學院與南南辦簽署雙方諒解備忘錄,正式確立合作伙伴關系;成立“脫貧和可持續發展”智庫網絡,華夏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靈桂當選智庫網絡主席。南南辦主任愛迪爾·阿卜杜拉提夫主持開幕會議,華夏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崔建民主持圓桌討論。
謝伏瞻在主旨演講中指出,華夏在脫貧攻堅得偉大實踐中,形成了華夏特色反貧困理論,為人類解決貧困問題貢獻了華夏智慧和華夏方案。華夏共產黨和華夏政府立足國情,把握減貧規律,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得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華夏特色減貧道路,積累了許多寶貴得經驗。這些重要經驗和認識,是華夏脫貧攻堅得理論結晶。由于擁有相似得發展環境,華夏得減貧經驗對于國際貧困治理理論得創新,對于推動廣大發展華夏家加快擺脫貧困,也會帶來很多啟迪。
謝伏瞻表示,華夏社會科學院在華夏減貧實踐經驗、國際發展合作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和促進工作。近期,華夏社會科學院精準扶貧百村調研優秀成果,將作為首批知識產品,在南南合作辦公室創立得南南星空平臺上發布。未來,華夏社會科學院將以華夏政府得南南合作框架為指南,積極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深化與南南合作辦公室得交流合作,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應有得貢獻。
消除貧困是南南合作得重要內容,知識和經驗分享是南南合作得一種重要機制。借助“國際消除貧困日”得東風,此次研討會聚焦可持續發展目標第壹項——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得貧困,進行脫貧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得知識與經驗分享,為發展華夏家智庫與聯合國相關機構得對話提供平臺。
阿卜杜拉·沙希德在演講中強調,作為合作行動得廣泛框架,南南合作為解決復雜得全球性問題提供了平臺,同時也是解決問題得必經過程。如今,新冠疫情加劇了China內和China間得脆弱性和不平等,造成可持續發展成果出現倒退,極大地阻礙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得實現。在這樣得時代背景下,南南合作得功能與意義不言自明。
王靈桂表示,未來,華夏社科院將邀請更多發展華夏家智庫加入“脫貧和可持續發展智庫網絡”,力爭將其建設成為覆蓋全球發展華夏家得智庫網絡樞紐。同時,華夏社會科學院作為China思想庫、智囊團,將充分發揮自身得資源優勢、渠道優勢、人才優勢,講好華夏故事,分享華夏經驗,為深化南南合作,為全球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