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感謝王帆 綜合報道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得開局之年,華夏經濟發展面臨著內外部環境得嚴峻和復雜局面。
國際方面,世界經濟依然處在復蘇得艱難時期,復蘇不穩定不平衡,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揚;國內,隨著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得持續優化,經濟運行已基本恢復正常,但各地仍在出現多點散發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得壓力仍在,經濟恢復不均衡問題進一步顯現,整體恢復向好得動力減緩。
在嚴峻和復雜得形勢下,前三季度,深圳經濟延續了穩定恢復態勢,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8萬億元,這也是深圳首次在前三季度GDP實現了2萬億得突破。
而深圳強勁得經濟韌性,更藏在下面幾組數據中。
專精特新后備軍源源不斷除了華為、騰訊等備受矚目得大公司、龍頭企業之外,深圳16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以及未源不斷得后備軍團,將成為支撐深圳經濟增長、創新發展得重要力量。
作為制造業強市,深圳在實體經濟方面得表現不乏亮點。連續3年,深圳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4個集群入選工信部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公示名單,數量位居華夏城市第壹。
華夏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發布得2021年度電子信息企業競爭力報告及前百家企業名單中,深圳21家企業入選,總量位居華夏大中城市首位。
前三季度,深圳全市37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2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近九成,特別是醫藥和汽車制造業分別同比增長14.3%和5.4%,增速較上半年分別提高6.4個和3.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智能手表、智能手機和工業機器人等新興消費產品供需兩旺,前三季度產量分別增長238.5%、60.1%、41.2%和64.6%。康泰疫苗成為全省第一個獲批緊急使用并啟動接種得新冠疫苗。
尤其值得一提得是,前三季度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加值增長迅猛,169家中有151家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39.1%,高于全市工業增速34.3個百分點。
不久前,深圳新增134家企業入圍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單,數量位列華夏城市第三(僅次于北京、上海),累計169家企業位列華夏第四。
今年上半年,深圳發布《“專精特新”企業服務實施方案》中,深圳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市市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1萬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000家以上,China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0家以上”。
前三季度深圳工業增加值表現
(數據深圳工業和信息化局)
新興戰略動能茁壯成長衡量城市得活力和發展后勁,新增注冊商事主體數量是一個重要指標。
前三季度,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約37.95萬戶,其中企業24.57萬戶,同比增長5.9%。至此,深圳商事主體總量達到373.1萬戶,繼續保持華夏大中城市首位。
創業密度高,既可能轉化為未來城市得經濟發展總體實力,在當下更能夠反映出城市營商環境得吸引力,以及投資者選擇深圳創業投資得信心和對深圳未來發展得穩定預期。
從三產類型來看,三季度新登記商事主體第壹、二、三產業占比分別為0.2%、7.6%和92.2%,新登記商事主體行業集中于第三產業,占比位列前三得行業分別為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隨著疫情防控局面進一步好轉,加上不斷推出激勵政策,消費類行業發揮潛力,成為經濟增長得著力點。
在新增得商事主體中,新興動能茁壯成長,全市新登記“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48469戶,同比大幅增加78.8%。各行業按本期新登記企業數量由多到少分別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低碳、海洋經濟。增速蕞快得是海洋經濟,同比增長141.3%,其次依次為新一代信息技術(108.4%)、數字經濟(81.3%)、高端裝備制造(69.7%)、新材料(40.6%)。
新注冊企業得類型,能夠很大程度預示著深圳未來得產業結構,也從微觀層面反映出深圳產業結構發展得動向。
前三季度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登記情況
(數據深圳市企業注冊局)
連續28年華夏外貿城市首位觀察深圳得經濟運行情況,外貿是一個重要得“窗口”。
10月20日,海關總署下屬得《華夏海關》雜志發布“2020華夏外貿百強城市”榜單,深圳名列華夏首位。
深圳名副其實。截至2020年,深圳出口規模已經連續第28年居華夏外貿城市首位。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繼續交上了一份靚麗得外貿成績單。據深圳海關消息,今年前三季度深圳進出口2.51萬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出口1.35萬億元居華夏各大外貿城市之首,深圳進出口連續11個月同比增長。
貿易結構也在持續優化,前三季度,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更能反映企業自主發展能力得一般貿易進出口1.26萬億元,增長14.5%,占同期深圳市進出口總值得50.4%。
出口產品方面,消費類電子電器產品增長明顯,機電產品出口1.08萬億元,增長21.5%,占同期深圳出口總值得79.9%,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5.3個百分點。其中,電腦等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音視頻設備及其零件、家用電器等消費類電子電器產品合計出口3448.8億元,增長25.4%,拉動整體出口5.9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深圳外貿表現
(數據深圳統計局)
作為外貿大市,在全球疫情以及貿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影響下,深圳仍然保持了良好得發展勢頭,這是深圳經濟增長得有力支撐,也是深圳構建新發展格局得強勁動力。
靚麗得成績單背后,離不開相關政府部門得政策。今年以來,深圳海關聚焦深圳外貿發展新形勢,積極推進自主改革,連續推出了兩批 “穩外貿穩外資”措施共28項,成效顯著;為助力深圳外貿企業進一步享受政策紅利、拓展海外市場,深圳海關推出“暖企計劃”,制定7大類30個項目得高級認證企業便利化措施項目清單,設立暖企服務基地,“暖企計劃”覆蓋關區企業達1.4萬家。
深圳商務局對外披露,為推進深圳貿易高質量發展,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外貿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得保障和促進作用,該局制定了2020年出口額800萬美元以下企業統保政策,符合要求得企業可直接向華夏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深圳分公司領取出口信用保險保單,在“走出去”時規避可能發生得貿易風險。
金融強力支持實體經濟如果說實體經濟、科技創新是深圳發展之根基,那么,金融除了是深圳得支柱產業,更是深圳實體經濟強有力得支撐和后盾。
前三季度,深圳金融業在去年高基數得基礎上,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充分體現了發展韌勁和穩定性。初步統計,前三季度深圳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438.78億元,同比增長6.8%,占全市GDP得比重為15.8%,與去年同期和今年上半年持平;金融業實現稅收1272.7億元,同比增長15.4%,占全市總稅收23.8%,仍居各行業第壹。
深圳金融業保持增長得同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得水平也在穩步提高。截至9月末,全市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6萬億元,同比增長32.8%,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9個百分點,高于華夏5.4個百分點;制造業貸款余額6077億元,增長15.9%,高于各項貸款增速近3個百分點。9月末,深圳境內上市公司364家,居各城市第三,其中今年以來新增33家,居華夏第二,僅次于上海得37家。
在一場“百行進萬企”專精特新企業專場對接會暨深圳市專精特新政策宣講會上得數據顯示,深圳169家級別高一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140家曾獲得銀行信貸支持,獲貸率82.8%,較華夏平均水平高出11個百分點。
作為“金融重鎮”,深圳肩負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得重要使命,賦能科技創新,幫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這也是助力深圳企業持續轉型升級得重要保障。
前三季度深圳金融業表現
(數據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