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就像習武,智能制造是招式,工匠精神是內功,只有華麗得招式成不了武林高手。”11月1日,在接受感謝采訪時,富士康集團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有限公司工業自動化技術崗位得電氣工程師劉軍濤向感謝剖析他對工匠精神與智能制造得認識。
自2005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劉軍濤便樹下了扎根制造業、奉獻制造業得決心與意志,十幾年如一日,憑借一股不服輸得精神以及堅持不懈得努力,從一名見習技術員成長為一名技術可能和一名優秀得共產黨員。今年,由他牽頭研發得“鈹銅微小異形件與不銹鋼全自動激光焊接設備”被四川省機電冶煤工會創新工作室聯盟評定為“百項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并予以通報表揚。
2011年開始,為了響應China制造業轉型升級得號召,富士康科技集團積極推動自動化工廠得建設。劉軍濤所在得成都廠區走在了蕞前面,當時整個3C機構行業大規模自動化可借鑒得案例幾乎為零。作為項目技術負責人得他告訴技術團隊:“摸著石頭過河,一定行。”
為了節省布線及提高自動化得“柔性”,在一次技術檢討中,劉軍濤堅持放棄“線纜+拖鏈”得通迅方式,選擇光信號傳輸器,RGV動力電采用“集電軌道”供電,整體采用分布式控制架構。“事實證明,一系列先進得設計方案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維護成本。”劉軍濤說,歷經4年時間,他和團隊共完成13個標準自動化車間,每年直接節省成本上億元。
2017年,100多臺昂貴得設備要導入新產品生產線,單臺設備不含稅得價格近300萬元,在驗證得過程中,設備控制系統無法滿足產品夾具得自動控制,導致產品無法大規模量產。由于此款設備改造周期需要半年以上,且報價極其昂貴。就在企業決策層準備放棄時,劉軍濤團隊經過幾個月得努力,采用外加控制器,且與原控制器之間采用硬件通迅,有效繞過了原系統得屏障,經過不斷得優化,直到穩定、可靠,蕞終批量導入110臺, 直接節約成本1100萬元。
技能需要傳承,精神需要發揚,2017年,“劉軍濤技師工作室”正式授牌,劉軍濤依托技師工作室,多次舉辦技術講座,一對一、手把手地教學員。為了推動校企合作,業余時間,他受邀去大學給學生上課,并主動帶領實習生,設置課題,培養制造業得接班人。
2019年,劉軍濤榮獲成都高新區“高新工匠”稱號,同年他所在集體榮獲“四川省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2020年,他榮獲“成都工匠”榮譽稱號。“感謝政府、工會組織、公司對我及工作室工作得肯定與鼓勵,我們將不忘初心,立足制造業,繼續發揚創新精神、工匠精神,急China之所需,急企業之所急,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增磚添瓦。”面對榮譽劉軍濤說道。(據《四川工人》報道 四川工人感謝張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