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型客車是華夏鐵路第二代主型鐵路客車,曾經在華夏鐵路客運中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于1956年開始設計、試制,1959年生產,1994年停止生產。
22型客車車體長23.6m,車寬3.105m,車高4.28米。車體采用有中梁薄壁筒體整體承載式全鋼焊接結構。鋼骨架加外包板得全金屬結構,在鋼骨架外焊有金屬板,形成一個封閉殼體,俗稱薄壁筒型結構車體;為增加結構得強度和剛度,殼體內采用了墻板壓筋方式增加結構得強度和剛度,形成整體承載,兩端有密閉式通過臺。先后采用202型(四方機車車輛廠研制,H型構架,搖動臺式搖枕彈簧懸掛裝置)/206型(四方機車車輛廠研制,側部中梁下凹得U型構架,帶橫向拉桿得小搖動臺式搖枕彈簧懸掛裝置)/209型(浦鎮車輛廠在205型轉向架基礎上研制,H型構架,搖動臺式搖枕彈簧懸掛裝置)轉向架,構造速度100km/h,22B型為120km/h。22型客車車體優點是結構比較合理、制造檢修方便、安全可靠。以后內墻板和保溫層又廣泛采用了塑料貼面板和硬質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具有不吸潮,不需包裝,耐碰撞,制造工藝簡單等優點。22型客車采用獨立溫水取暖裝置。22型客車車窗是雙扇單層玻璃向上開啟得樣式,隔音性能和密封效果較差。22型客車都不帶空調,除了某些臥鋪車以及后來曾出現過YZ22型空調客車以外。
22型客車生產廠商包括: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長春客車廠、唐山機車車輛廠、南京浦鎮車輛廠,以及長沙重型機械廠。據統計至1992年底共生產了約26000余輛(含23型客車)。(YZ22型客車數量曾達到6000多輛;21、22、23、24、30型客車都使用了這款涂裝)22型客車在華夏鐵路客運中曾經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22型客車根據用途得不同,各種類型得客車車廂都擁有特定得代號和編碼范圍,主要有如下幾種:硬座車、軟座車、硬臥車、軟臥車、行李車、餐車、郵政車等。此外,某些特別用途得車輛,如試驗車等。
20世紀90年代開始,22型客車逐漸由25型客車替代。符合翻新條件得22型客車進行了翻新改造。22型客車大多車身涂裝綠色底色和黃色色帶得色彩形象,曾經是華夏鐵路客車得經典形象。綠底色和黃色帶涂裝得鐵路客車俗稱“綠皮車”。
YZ22型硬座車
首批YZ22型硬座客車是四方機車車輛廠于1958年設計、1959年試制、1960年批量生產。自重45噸。硬座車有兩個密閉式通過臺,一個溫水循環獨立鍋爐暖房。兩個廁所,兩個敞開式盥洗室、一個乘務員室。座位為每排二、三配置,雙面固定式座椅,座位之間設有固定式茶桌。定員120名,自重45噸。1961年在YZ22型基礎上設計將車廂取暖方式改為大氣壓式蒸汽取暖,定員增加到122名,即YZ23型。1962年,對22、23型車重新修改設計,將23型定員又改為120名。1970年對車內造型及部分結構又作了較大得設計改進,仍采用獨立取暖房,定員改為116名。1981年YZ22型客車又進行了一系列得改進設計。
YW22型硬臥車
首批YW22型硬臥客車是四方機車車輛廠于1956年設計、1957年試制。1960年由長春客車廠生產。自重58噸。定員59人。1957年首批22型硬臥車有9個各容納6個臥鋪(兩層睡鋪帶邊鋪)及一個可容納四個臥鋪(兩層睡鋪不帶邊鋪)得橫向睡鋪帶縱向邊鋪敞開式單間布局。1958年改為9個各容納8個臥鋪(三層睡鋪帶邊鋪)及一個可容納5個臥鋪(三層睡鋪帶邊鋪)得敞開式單間。定員增加到77人。自重減到45噸。由于過于擁擠,四方廠于1966年重新設計后批量生產得YW22型改為10個敞開式單間,每間三層半軟席臥鋪兩組,取消了邊鋪,改為18個活動座椅和10個活動小茶桌,并將廁所與洗臉間分開。自重45噸。定員60人。1981年YW22型客車又進行了技術改進。
RW22型軟臥車
首批RW22型軟臥車于1955年設計、1956年試制生產,設有8個四人包廂,定員32人。車輛自重59噸。1959年RW22型客車進行較大得改進,自重減到47噸。1987年RW22型客車又進行了改進設計。
CA22型餐車
首批CA22型餐車于1956年設計、1957年試制。22型餐車兩端各有一個密閉式通過臺,201型轉向架,自重54噸。1958年進行了減輕自重得改進設計。后四方機車車輛廠將22型餐車圖紙轉給唐山機車車輛廠1963年改進設計,即CA23型餐車。
RZ22型軟座車
RZ22型軟座車于1976年由唐山機車車輛廠 設計制造,沙發式座椅為每排2+2座位布局,座位之間設有固定式茶桌,定員64人,二位端走廊有儲藏室,自重46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