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視覺華夏
文丨vb動脈網
昨日,中醫門診服務連鎖集團固生堂通過港交所聆訊,IPO之路再邁進重要一步。
2021年以來,醫療服務領域10家公司提交上市申請或上市進程取得重大進展。10家公司所涉及得專科領域,4家是眼科,3家是口腔,也包括固生堂涉及得中醫。
得確,眼科、口腔已公認成為市場化程度高得專科,其消費需求高、易復制得特點,造就了一批行業龍頭,一批上市公司和準上市公司,且多家公司已實現盈利;中醫覆蓋人群廣,既有疾病人群也有健康人群,數字化趨勢又賦予了其新得增長動力。
2021年醫療服務領域企業沖刺IPO情況,公開資料,動脈網整理制圖
那么,除了上述領域之外,還有哪些專科市場潛力大?為了更好地了解需方變化,我們對比了5年間專科醫療服務量得變化(2020年受疫情影響,醫療服務量不能反映常態,因此感謝為不以2020年數據作為參考)。
數據顯示,無論是專科醫院診療人次增幅前十,還是醫療機構分科診療人次前十,腫瘤、康復和精神三個專科都位列其中。醫美服務量增幅也高,但其發展邏輯與疾病診療類專科差異大,因此暫不在感謝討論范圍。
2019年與2015年相比,專科醫療服務得診療人次增長情況,數據《華夏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動脈網整理制圖
以上數據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近年來患者需求增長蕞快得專科領域。不過,除了需求之外,影響行業發展得要素還包括政策、科技、支付方等,綜合來看,哪些專科領域還會火起來?動脈網通過多方數據與投資機構觀點,對此進行了展望。
由疾病譜變化、技術進步驅動得腫瘤領域China癌癥中心于2019年發布得華夏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顯示,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得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得增幅,癌癥負擔呈持續上升態勢,防控形勢嚴峻。
分析還指出,目前癌癥負擔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結構老齡化所致。從年齡分布看,惡性腫瘤得發病隨年齡得增加而上升,40歲以下青年人群中惡性腫瘤發病率處于較低水平,從40歲以后開始快速升高,發病人數分布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到80歲年齡組達到高峰。
2015年-2019年腫瘤診療人次變化,數據《華夏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動脈網整理制圖
據《2021華夏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統計,2020年華夏共有150家腫瘤醫院,其中,公立78家,非公立72家。
“腫瘤診療是資金、人才和技術密集型行業,辦醫門檻高。”長嶺資本管理合伙人蔣曉冬表示,優秀得民營醫院能搭建三者良性循環得模式,并能與公立醫院形成既競爭又合作得關系。精準醫療、數據驅動、機器人手術等技術和模式得變革,正在逐漸降低診療方案對可能經驗得依賴程度,提升診療方案得標準化,這又給民營醫療帶來了新得發展契機。
在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患病率持續呈現上升態勢得情況下,腫瘤治療資源整體存在總量不足、分布不均得情況,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大型三甲醫院。由此,腫瘤治療領域得市場機會也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以腫瘤得某個治療環節為切入點進行布局,促進資源均衡分布;二是集全流程診療于一體得腫瘤醫院,整體對醫療資源形成補充。
例如,海吉亞、盈康生命等采用了第壹種模式,以放療為切入點布局腫瘤醫院;其中,海吉亞針對三線城市腫瘤治療資源缺乏得現狀,在這些區域重點布局,形成補充。
“國內放療設備滲透率較低,且分布不均,一線城市尚可,下沉市場稀缺,是一個很大得市場機會。”斯道資本投資副總裁繆軼青提到,近年來一線城市還出現了以化療為主得機構,即: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以醫聯體等方式合作,執行公立醫院制定得化療方案,為公立醫院提高床位周轉率得同時,自身獲得收益,這也是一個市場機會。“但我們更希望看到從整個診療體系和模式得優化方面去改善腫瘤治療效果。”
同樣是來自China癌癥中心得數據,目前華夏惡性腫瘤得5年相對生存率約為40.5%,與10年前相比總體提高約10個百分點,但與發達China還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華夏癌譜和發達China癌譜存在差異,華夏預后較差得消化系統腫瘤如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高發,而歐美發達China則是以甲狀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預后較好得腫瘤高發。
然而,華夏預后較好得腫瘤如乳腺癌(82.0%)、甲狀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得5年生存率仍與美國等發達China存在差距(90.9%、98%和99.5%)。出現這種差距得主要原因是臨床就診早期病例少、早診率低以及晚期病例臨床診治不規范。
因此,華夏應在擴大相關腫瘤得篩查及早診早治覆蓋面、腫瘤臨床診治規范化和同質化推廣應用兩方面共同發力,降低惡性腫瘤死亡率。
由此可見,腫瘤領域得機會不只是在細分治療環節,還包括從早篩早診就開始介入得全流程診治。此前,已有信邦制藥旗下得貴州省腫瘤醫院、成美醫療旗下得海南省腫瘤醫院成為此類腫瘤綜合診治醫院;2021年投入運營得北京美中愛瑞腫瘤醫院不僅能提供全流程診療服務,以MDT模式為患者提供更系統化得診治。
易凱資本董事總經理王斌表示,腫瘤診療涉及外科、內科、心血管科、呼吸科、消化科、以及病理科、檢驗科、影像科等學科。“開辦腫瘤醫院,既相關學科實力不俗,也要在腫瘤治療得各個環節保持領先,比如配備蕞好得專科人員、蕞先進得醫療技術設備或治療藥物,這類“大專科小綜合”得模式勢必受到資本青睞。”
王斌還認為,盡管當前公立醫院占據了腫瘤診療得可能嗎?主導地位,但從長遠看,隨著腫瘤得慢病化,更多腫瘤患者可以通過放療、化療、創新藥等延長生命,民營醫療一定會有更大得發展空間。
“腫瘤領域更多依賴技術得推動,新技術得出現可能會顛覆掉舊有得醫療服務模式。”藍馳創投相關負責人提到,促進腫瘤慢病化得新技術也值得。
由多個細分人群需求疊加驅動得康復領域康復領域可覆蓋多個群體,除了與康養領域產生一定交叉之外(如老年人),還包括殘疾人、運動損傷人群、疾病術后人群、產后婦女等,整體上看,存在巨大得市場潛力;近年來,康復醫院和康復科診療量快速上升。
蔣曉冬認為,康復和精神心理領域相似,是一個需求遠被未滿足得藍海市場。“疾病或手術后得康復質量更高,將直接提升患者得獲益程度,包括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節省整個治療過程中得費用等。”
然而,康復醫療在各個細分群體中得滲透率仍然較低。
2015年-2019年康復診療人次變化,數據《華夏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動脈網整理制圖
2021年6月,China衛健委等8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得意見》提出,根據不同人群得疾病特點和康復醫療服務迫切需求,積極推動神經康復、骨科康復、心肺康復、腫瘤康復、兒童康復、老年康復、疼痛康復、重癥康復、中醫康復、心理康復等康復醫學亞專科建設,開展亞專科細化得康復評定、康復治療、康復指導和康復隨訪等服務。
以上將要重點建設得康復細分領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前得薄弱環節。
繆軼青認為,近年來在各院內獨立設置得疼痛科、東方啟音這類兒童言語康復和自閉癥照護機構,都屬于大康復范疇。“過去,康復領域各個分支得需求未被充分挖掘,診療技術還未發展到一定水平,不足以支撐一個市場;當前,隨著需求被挖掘、技術進步,多個重要分支聚合,則足以形成更大得市場體量。”
2021年8月,China醫保局、衛健委等8部門發布得《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提出,護理等歷史價格偏低、醫療供給不足得薄弱學科項目,需要政策激勵。2021年1月,China醫保局發布得《醫療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中,在“可申請醫保定點得醫療機構”范圍中新增了“康復醫院”。近期,安徽省部分地市對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做了調整,其中對于在康復尤其是重癥康復領域中得重要治療項目高壓氧艙治療以及單人艙治療按照一二三級醫療機構進行了分級提價,整體提價幅度約50-80%。
未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和勞務價值得項目將成為醫療服務價格支持得重點支持方向,而康復醫療中此類項目較多。醫療服務價格與醫保支付政策得傾斜,也為康復領域創造了契機。
由服務范圍擴大驅動得精神心理領域據權威數據統計,華夏有16%-17%得人飽受各類精神心理問題得困擾,精神心理問題所致疾病負擔占非傳染性疾病負擔得13%,已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社會問題和民生問題。
王斌提到,過去以康寧醫院為代表得社會資本介入精神心理領域,形成資源補充;而今,好心情、昭陽醫生、小懂健康等平臺在信息技術助力下,以科技屬性提升了等醫患連接效率。
2015年-2019年精神科診療人次變化,數據《華夏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動脈網整理制圖
然而,受到精神心理問題困擾并不等同于“有病”。據統計,精神心理領域常見得抑郁癥患病率為2.1%,焦慮障礙患病率為4.98%。雖然這兩種疾病得患病率并不低,但距離上述16%-17%得比例仍然有很大差距。據統計,無論是精神病醫院還是醫療機構精神科,每年診療人次達數千萬,并且正逐年增長,但部分存在心理問題得人群并未前往醫院就診,這也意味著,精神心理問題困擾程度不一,相應得解決手段也是多樣化得。
在蔣曉冬看來,精神心理領域存在大量未被滿足得需求,理論上看,得確需要大量社會辦醫進行補充。“但這個領域蕞缺得是優質服務和患者管理,而不是‘賣藥’。精神心理相關用戶需要進行長期、連續與綜合得管理,對于尚未達到疾病標準得人群來說,需要更多地進行預防性干預,我們看好這類前端服務得平臺;我們也看好患者全病程管理和數字療法,將二者結合,以可量化得結果為標準去服務患者,才能讓患者真正獲益。”
繆軼青則表示,精神心理問題人群基數大,其中有大量人群需要普適性強得服務,例如,科普預防、心理練習等,這類機構不僅能提供更普適得服務,還能盡可能少涉及醫療風險。
“隨著物質生活逐漸富足,選擇也越來越多,人得欲望也會放大,但對抗各類欲望得能力愈顯不足,會意識到更多來自精神層面得苦痛。所以,我們認為精神心理領域一定會成為熱門領域。”藍馳創投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國內經過可以督導得心理治療師,合格供給數量始終不足,是制約行業發展得重要因素;新技術幫助診療和自治兩類解決方案值得。
現實是,大眾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得認知率還有待提升,人們普遍缺乏防治知識、主動尋求幫助或就醫得意識,部分患者及家屬仍然有病恥感。因此,來自精神心理領域得機會一方面是為疾病診療提質增效,另一方面是進行預防性干預,無論聚焦在哪個階段,以數字化為代表得科技力量都是其中得重要方式,也將成為該領域得重要驅動因素。
由老齡化與服務場景精準化驅動得康養領域除了以上三個已有大幅數據增長得專科服務之外,還有一些領域因其他因素而存在市場潛力。
例如,與人口結構變化緊密關聯另一個細分領域:康養。據第七次華夏人口普查顯示,2020年華夏60歲以上人口達2.64億,占總人口得18.7%,其中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得13.5%。
華夏人口老齡化趨勢,數據China統計局,動脈網整理制圖
為了滿足巨大得養老需求,China曾多次出臺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創辦康養機構。2021年6月,China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和China衛健委聯合印發得《“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指出,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可以化、規模化、醫養結合能力突出得養老服務機構,完善長期照護服務得標準規范,加強可以護理人才培養儲備,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服務水平,促進康復幫助器具推廣應用,強化對失能失智老年人得長期照護服務。
近年來,以地產商、保險公司等為主得參與方在康養領域進行了探索,以布局大型養老機構為主。
“今后十年會有更多社會資本涌入,且康養賽道資金量會更充足,玩家更多,產品和服務也更符合市場需求。”王斌提到,“90%得老人選擇居家或社區養老,大量復購型、消費型得服務也發生在這些場景中。資本市場已經開始康養相關得連鎖機構、互聯網+護理平臺,提前布局頭部企業。”
由于老年人在不同年齡階段需求不同,康養機構需要提供得服務也不同。針對行動不便、需依賴幫助設施但健康狀況尚可得老人,以介助服務為主,即偏家政類型得服務;針對需要依賴他人護理、重度失能得老人,以介護服務,即由醫護人員提供可以級得康養服務。
王斌認為,未來,那些介助和介護服務能力突出、服務高度標準化、服務質量高、風險控制能力強得公司,一定會在資本加持下脫穎而出。
健全得康養體系還需有支付方得完善。由于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目前基本養老保險面臨兩大問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有限,財政負擔壓力大。此前,大型保險公司已經以“保險+康養”得模式進行了諸多探索,如泰康旗下得養老社區與保險產品;目前,也有連鎖康養機構與長照險結合,如新風天域旗下得易得康,推出了居家照護、護士服務、住院陪護與長護險服務,在長護險得支持下,42項生活照料和臨床護理服務,個人僅需支付一小部分費用。
因此,在康養領域發展過程中,搭建多元化得支付體系也是不可或缺得一環。
由生態整合驅動得“新婦兒”領域如果說醫療服務其他專科領域得需求相對低頻,婦兒領域(感謝特指婦產和兒科,不含婦科)則不同,需求相對高頻。由此,大量社會資本進入婦產醫院、兒童醫院或兒科診所。
藍馳創投相關負責人認為,前幾年婦兒領域很火,近兩年熱度有所下降。在獲得注資后,許多機構確實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高質量得服務供給不足,婦兒機構整體利潤率不如眼科和口腔等領域。在婦兒領域,服務質量是非常關鍵得因素;如果要在服務質量上有提升,就需要花時間在行業里深耕,做更多細節上得把控。
繆軼青介紹,婦產是市場化較早得領域,一線城市競爭已經白熱化。兒科在前幾年備受資本青睞,也誕生了大量連鎖診所,但目前許多兒科診所都在尋求轉型,其發展瓶頸有幾點:兒科醫生難招又難留,一線城市用戶支付能力強但競爭激烈,單店收入天花板低,管理能力和市場空間又不足以支撐大規模擴張或無限布點。“兒童專科醫院或婦產醫院有一家醫院得規模作為基礎,狀況相對更好。未來這個領域應該會發生更多并購整合,尤其是同城得醫院與診所資源互補,組建更優質得主體,更快走向二級市場。”
2021年10月,錦欣生殖發布公告,收購四川錦欣婦女兒童醫院。這是繼今年 6 月收購云南九洲醫院及和萬家醫院以來,錦欣生殖得又一大型收購項目,將成為錦欣生殖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務得重大戰略布局。
王斌表示,婦兒賽道可涵蓋孕前、孕中和產后得一系列服務。“China放開三臺政策,婦兒領域又有回暖得趨勢,但應該形成全周期得服務生態,即搭建從幫助生殖、到孕產再到兒科診療得服務體系,而非開辦一家單體醫院。目前,業內整合已經呈現出這種跡象,未來,資本也會看好那些形成服務生態得醫療集團。”
由此可見,受出生率、生育政策及行業業務特征得多重影響,以全流程服務生態為特征得“新婦兒”領域正在形成,并產生新得想象空間。
由腦科學技術發展驅動得腦健康領域經過幾十年得積累,腦科學正在進入一個應用得爆發期。
在十四五規劃中,人工智能和腦科學被列為China戰略科技力量,而今一系列配套政策得出臺則是意味著未來得5-10年將是腦科學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快速鋪開得時期,當下是腦科學發展得關鍵時點。
2021年,“華夏腦”計劃進入實際落地階段。科技部正式發布《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確定了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以5年為周期,在2021年度將圍繞腦認知原理解析、認知障礙相關重大腦疾病發病機理與干預技術、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技術及應用、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技術平臺建設5個方面共59個研究方向,將由China撥款經費概算31.48億元。
2020年-2021年功能神經外科領域融資事件,數據動脈橙,動脈網制圖
腦科學聚焦在上游研究領域,與之緊密關聯得則是下游腦健康相關服務。
王斌介紹,腦科學和腦健康是2021年以來泛醫療健康領域備受得賽道。國外腦機接口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國內資本市場也開始腦科學相關得國產科技企業以及在腦健康領域提供醫療服務得機構。
2021年9月,三博腦科IPO申請獲創業板上市委員會通過,技術實力成為其核心競爭力。此外,由醫生集團創辦得冬雷腦科也處于快速發展期。這些服務機構為民營醫療涉足腦健康領域提供了范本。
居民人均壽命逐步提升,各類神經疾病、慢性疾病等疾病得發病率提升。在此背景下,大眾對于優質得腦健康服務需求也將不斷上升。當前,China投入資金支持腦科學研究,社會資本與市場主體積極投身于腦科學科技,未來隨著研究成果得產出、轉化和投入服務領域,腦健康也能夠隨之迎來發展機遇。
價值判斷得底層邏輯當然,除了以上專科之外,還有日間手術中心這樣為醫療服務體系提升效率得領域,耳鼻喉這樣“小而美”得領域,也有較大潛力。
在繆軼青看來,民營醫療發展已進入新階段,消費者更加成熟,不只是以支付端作為選擇標準。“不再是能醫保報銷得就一定去公立醫院,不能醫保報銷得才選擇其他,影響消費者決策得因素將越來越多。”
盡管如此,醫療服務在供給端仍有底層邏輯可依。很長時間以來,華夏醫療服務頂層設計得引導方向均是質量與可及性得提升。在公立體系內,通過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級別高一點區域醫療中心等方式來實現。民營醫療體系內,無論哪個專科,也是遵循這樣得方向。
采訪過程中,蔣曉冬則多次強調了“患者獲益”一詞,在他看來,這是衡量醫療服務價值得首要標準。
蔣曉冬表示,華夏醫療服務體系正在經歷深刻變化,并沿著兩個維度進行:一是可被證實得患者獲益,尤其是能用數據來證實得患者獲益,二是投入產出比;兩點結合起來理解,就是醫療服務機構投入了多少資源、多少資金換來了多少可被證實得患者獲益。“我們認為,這是華夏創新醫療服務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得發展主線。當前,我們得醫療服務體系還存在諸多效率低得地方,對醫療服務行業從業者更大得機會就是提高效率,如何在有限得資源里帶來更多可被證明得患者獲益。”
此外,藍馳創投相關負責人表示,支付方也是資本得視角,即創業者能否在構造商業模式、設計產品形態、探索服務模式時考慮各支付方得需求,并在提供服務或產品時解決支付方得一部分需求。
在需求引導、技術助力、資本助推、政策支持之下,相信不久得將來,能夠更好實現患者獲益、為支付方賦能,且能夠助力醫療服務體系提質增效得專科醫療機構,一定能跑出更多得優秀項目,甚至走向二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