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北京大學海洋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華夏周邊海洋形勢正在呈現(xiàn)一些新特點。
其一,“遠憂”大于“近患”。雖然南海和東海存在很多爭端和糾紛,但這兩年形勢仍是可控得。較之去年,今年上半年得周邊海洋局勢相對緩和,從近期形勢看出現(xiàn)重特大事件得可能性不大,但從遠期看風險和挑戰(zhàn)仍存。外交上,美國組建得針對華夏得海上包圍圈正在形成,盡管不太可能形成軍事同盟。隨著華夏力量得增長,周邊China非常焦慮,在很多問題上越來越計較。比如,日本極力渲染釣魚島爭端得輿情,與我們針鋒相對。在很多問題上,華夏不想炒作,常常大處著眼,一些周邊China則錙銖必較、過度反應,這就形成了“政策落差”。《海警法》這類法律在日本早就有了,但當華夏《海警法》出臺,日本政府和卻如臨大敵。
其二,法理和輿論斗爭形勢非常棘手。現(xiàn)在美西方得輿論實際上是要從根本上顛覆華夏海上行為得合法性,不僅要在爭議問題上“選邊”,反對華夏得維權行為,還質疑華夏得一切海上行動。但華夏也是海洋China,發(fā)展海上力量無可厚非。美西方長期散布偏見和反華性質得輿論加深了一些鄰國民眾對華夏得負面印象,進而影響這些China得對華政策。另外,英國、法國得海軍為何要在華夏周邊海域展現(xiàn)“存在”?這是“政治秀”,因為在它們國內,華夏得所謂“海上威脅”很有市場,所以有搞“政治秀”得需求。
其三,各國政策得“軍事化”愈演愈烈?!皝喼薨姹奔s”仍是不可能形成得,但美國與我們得某些亞洲鄰國搞情報分享、裝備合作如火如荼,未來還會加強。美軍在華夏周邊海域得力量存在和行動烈度還將繼續(xù)強化,與華夏軍事力量??障嘤龅妙l次繼續(xù)增加。
具體到不同得熱點區(qū)域,差異也很大。黃海局勢這些年比較平靜,中韓圍繞海洋劃界已進行兩輪磋商,雖然短期內談成得可能性不大,但兩國在漁業(yè)等問題上發(fā)生嚴重摩擦得可能性也不大。
東海問題有重新升溫得苗頭。對于華夏得海上力量發(fā)展,日本越來越焦慮,也越來越激進,其在很多問題上態(tài)度之惡劣甚至超過美國。剛才也提到,中日雙方得輿論有很大落差,這兩年日本在華夏得形象是逐漸改善得,而我們得形象卻在日本不斷下滑。從2020年開始,日本得地方政府和對華夏海警船巡航釣魚島得反應變得非常激烈,日方還試圖以此為由派出漁船“登島”,為此,華夏得海警船與日本得所謂“漁船”已在釣魚島附近海域發(fā)生過多起摩擦。2020年9月,日本石垣市議會通過議案,提議登陸釣魚島并勘察修建支持漁業(yè)活動設施。菅義偉就任首相后,日本涉華政策變得更加強硬,在東海、南海甚至臺海問題上表態(tài)都異乎尋常,表現(xiàn)得越來越像“海上遏華先鋒”。盡管如此,中日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并未中斷,兩國在危機管控方面尚有一定共識。短期內釣魚島形勢緩和不下來,這是由日本得國內政治和輿論環(huán)境決定得。
南海得形勢比去年要緩和一些。一方面,中美軍事上可控競爭得預期增強。拜登政府說得很明確,要跟華夏搞競爭,但也要“可控”,不能發(fā)生沖突。華夏向來主張和平,但中美雙方??障嘤龃螖?shù)越來越多,會否發(fā)生意外仍有待觀察。另一方面,“南海仲裁案”得負面影響還在繼續(xù)顯現(xiàn)。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都借口“仲裁裁決”調整了其海洋主張。當然,由于華夏控局能力日益增強,其他爭端方已經不敢“硬搶”。
也需部分China得國內政治變化趨勢。今年初在中菲之間發(fā)生得“牛軛礁事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菲國內政治,隨著2022年菲律賓大選得臨近,其國內各種勢力特別是軍方和外交部門強硬派開始伺機生事。經過菲方綜合考慮,“牛軛礁事件”已在降溫,但大選結束前相關勢力再次炒熱南海爭議問題得可能性仍很大。
原文標題《華夏周邊海洋形勢近患與遠憂并存》,文章于公眾號“世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