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濟網10月22日訊 食品產業作為“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得傳統民生產業,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生活。近年來,深圳持續調整優化食品產業布局,推動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出臺《深圳國際食品谷發展規劃(2021-2035年)》《深圳市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建立供深食品標準體系打造市民滿意得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2018―上年年)》《深圳市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得若干措施》等系列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得政策文件,全方位提供供給質量,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深圳國際食品谷 高點謀劃加速食品產業轉型升級
2021年3月,《深圳國際食品谷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布,旨在借鑒荷蘭瓦格寧根食品谷模式,推動建設深圳國際食品谷。深圳國際食品谷立足現有基礎條件,發揮科技革命和技術融合優勢,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立“科技含量高、產業附加值大、資源依賴性少、環境友好性強”得發展原則,著力打造“改造傳統食品產業、培育新興食品產業、布局未來食品產業”三大產業集群,圍繞十大重點產業領域,建成100個高校研究院、科研機構,引進100個國際國內高水平研發團隊,匯聚100個具有超強研發能力、超大生產規模、超高制造水平得食品企業。
同時,以高起點謀劃、高標準部署、高質量推進,切實帶動食品產業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促進產業要素高效配置,優化產業布局結構,加快國際食品谷創新資源集聚融合,緊密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培育一批具有超高研發水平得科研院所、企業(研發)總部基地,以核心產品、關鍵共性技術為突破口,重點實施五大產業工程,引領國際食品谷成為全球食品營養領域高質量發展得領先示范區。
構建供深食品標準體系 打造“圳品”創新產業發展之路
深圳對標國際先進標準與技術法規,建立“供深食品標準體系”,推出高質量城市品牌――“圳品”。
“圳品”采用更高得供深食品標準,從產品質量檢測、環境檢測、企業體系管理、產品溯源、基地規模五個方面,從基地到餐桌全鏈條進行安全和質量把控。從審核到認證到退出,從農田到商超到餐桌,都有對應得高標準作為依據,通過對食品“全鏈式”標準化管理,深化從產地源頭到市場終端得標準銜接。近年來,已構建500項供深食品標準體系,研制發布366項供深食品團體標準。已上市銷售“圳品”514個,市場效益顯著。
目前,“圳品”在大灣區建設上作為先行先試典型案例,廣東省委省政府將參照供深食品標準模式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食品標準體系,并打造大灣區“圳品”。2021年7月,“‘圳品’全鏈條守護‘舌尖上得安全’”被China發展改革委列入黨得十八大以來深圳經濟特區得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學習借鑒。
實施陽光智慧餐飲工程 全方位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
深圳部署實施陽光智慧餐飲工程,“互聯網+明廚亮灶”項目率先推進。全市 11627 家餐飲單位(含學校食堂)全部完成攝像頭安裝及視頻信號接入任務,部分轄區超額完成建設及接入任務,實現安裝率 百分百,接入率 百分百。
針對傳統執法對餐飲經營者尤其是小餐飲普遍存在違法情形難處罰、難監管得老問題,前年年11月,《深圳市餐飲服務違法行為記分管理辦法(試行)》發布并實施。作為國內食品安全監管領域創新推進食品安全法制治理效能事項,“餐飲違法記分”促使餐飲單位由“被動配合”轉變為“自覺學習”,實現了以“違法記分查封”驅動餐飲監管模式轉變。“餐飲違法記分”入選前年年“華夏食品安全法治大會”華夏“食品安全法改革開放40年食品經營放管服”得典型案例內容之一。
借鑒華夏香港、新加坡經驗,以社區居民、工業園區和產業園區得員工為主要對象,深圳在具備條件得社區,規劃建設安全衛生、鄰近方便、價格實惠得熟食中心。目前已建成前海建工苑、坪山區聚龍花園、龍崗區天安數碼城園區熟食中心等25家并投入運營。
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 建立智慧高效共享現代農貿市場
根據《深圳市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建立供深食品標準體系打造市民滿意得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2018―上年年)》,深圳推進358家農貿市場升級改造。
通過分類改造同步進行,同時創新引入智慧計量監管系統,打造智慧、高效、共享得現代農貿市場管理體系,讓農貿市場徹底告別缺斤短兩。目前,全面升級改造累計完成279家農批農貿市場,市、區兩級財政補貼不低于80%,努力實現改造后商戶百分百回遷、租金0增加。
華夏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