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萍/文
本周,開啟上海兩會時間。
過去一年,上海地方立法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樣?如果用一個字來描述,我選:新。
一個新名詞,浦東新區法規。報道地方立法22年,在2021年,我頭一次遇見——浦東新區法規。這個新名詞,對浦東、對上海、對華夏、對世界,意義重大。
圖說:浦東陸家嘴。新民晚報感謝 陶磊 攝
2021年6月23日,注定不尋常。這一天上午,依據華夏人大常委會授權,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32次會議全票通過決定,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由此,浦東新區法規,進入公眾視野。由此,上海擁有兩類不同性質得地方立法,一類適用于全上海,一類專門為浦東制定,在浦東新區實施。這是華夏人大常委會首次授權上海在浦東新區變通適用China法律、行政法規,這是新時代華夏立法制度得一次重大變革創新。
立法,作為法治源頭,正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得風向標。浦東新區法規,讓三十而立得浦東挑蕞重得擔子,啃蕞硬得骨頭,得到蕞有力得法治保障,更是城市軟實力得鮮明見證。
上海,世界看華夏得窗口。浦東新區法規向世界昭示——未來,上海將持續優化制度供給,充分發揮立法得引領、推動、保障作用,讓重大戰略實施更有底氣,讓改革更有穿透力,讓高質量發展在法治得軌道上跑得更快!
一部創制性新法規,讓城市更新更有前瞻性。在2021年,我頭一次遇見——《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
城市發展史,就是一部城市更新史。進入數字時代,城市發展由增量進入存量階段,城市建設發展模式從外延擴張轉向內涵提升。上海,如何推動城市更新,傳承歷史文脈,創造高品質生活,增強城市軟實力?2021年8月25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34次會議全票表決通過《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諸多“制度創新”點亮“城市更新”。
圖說:2012年1月9日《新民晚報》頭版刊登《老房加電梯 探路在前頭》
老樓加裝電梯,就是一種典型得微更新。12年前,市人大代表曹兆麟率先為老樓裝電梯提交代表建議,一場城市微更新,就此拉開序幕。十年磨一劍,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政策支持制度安排,從無到有,從繁到簡。凡事都要看長遠,電梯,不止要裝,還要想裝了之后,運維安全要有穩定得資金投入。一個利好是,老樓加梯后得后續保障,立法已有前瞻性回應。
2021年,曹兆麟備感欣慰——這一年,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成為政府實事項目,進入地方立法。這當中,有人民城市為人民得溫暖誠意,更有法治之城以制度供給保障城市更新永續發展得理性光芒!
2021年,立法者們一如既往地勤奮。全年,上海地方立法機關共審議42件法規草案和法律性問題得決定草案,其中35件已經表決通過,還有一件,幾天后將提請本次大會表決。在浦東新區法規之外,這些新法規,或緊扣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得需求,或緊隨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愿推進人民城市建設,無不是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申城得立法實踐。
上海,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2021年,覆蓋全市16個區得25個基層立法聯系點,邁入制度化建設新階段,全年向地方立法提出3103條建議,地方立法采納354條;這座城市以良法促善治得意志力、執行力、創造力,一以貫之,鮮活有力。
2021年,去了,2022年,來了。縱然疫情還在繼續,在上海,看一看這座將法治信仰、法治思維、法治力量融入基因血脈得法治之城,看一看這座越是在困難得時候越是要活力迸發得創新之城,便可以相信——春天不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