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墓祠大門
蔡倫塑像和文保碑
蔡倫墓祭亭
蔡倫(6212)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今湖南省耒陽市)人。明帝劉莊永平末年(75),進京城洛陽宮廷內當宦官。章帝劉炟建初五年(80)任小黃門。章和元年(公元87年)兼任尚方令負責皇家作坊的官員)。和帝劉肇即位(公元89年)被提升為中常侍。蔡倫經過十八年的刻苦研究,反復實踐,終于發明了以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為原料的植物纖維紙,作為全新的書寫材料,替代了竹簡木牘和縑帛。元興元年(05十月向和帝獻紙“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安帝劉祜元初元年(114),鄧太后封蔡倫為龍亭侯邑,三百戶,不久又加封長樂太仆。
后因蔡倫任小黃門期間,曾奉竇皇后之命參與迫害安帝祖母宋貴人一案而受到株連。公元121年6月鄧太后死后安帝親政,十一月安帝敕令蔡倫自投廷尉受審。蔡倫恥於受辱,就在封地龍亭服毒自盡,終年五十九歲。(引自蔡倫紙文化博物館)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在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外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
蔡倫是每個我國人的驕傲。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引自百度百科)
蔡倫祠大門,匾額為近代書法家舒同所書
蔡倫墓祠位于陜西漢中洋縣龍亭鋪南二百米處,龍亭是蔡倫生前的封地,他死后安葬在這里。2006年,蔡倫墓和祠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祠內古木參天
蔡倫墓祠占地30多畝,整個陵園分為南北兩部分,墓區居北,其南為蔡侯祠,蔡侯祠的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依次為山門、拜殿、獻殿,中軸線兩側還有鐘樓、鼓樓、廂房、戲樓等古建筑,祠區內有古柏、漢桂多株,仍枝繁葉茂 。蔡候祠大門的匾額“蔡候祠”為近代書法家舒同所書,祠內正殿大門上“蔡侯祠”匾額為唐代德宗皇帝的御書。殿中有蔡倫塑像。
蔡倫祠內正殿
正殿大門上“蔡侯祠”匾額為唐代德宗皇帝的御書
殿內展品
祠區偏院內設有“蔡倫紙文化博物館”,里面介紹蔡倫的生平和蔡倫紙的制作工藝流程,還有造紙的工具設施等。
蔡倫墓區面積五畝,墓區有石人、石羊、石馬,明、清碑碣多通和單檐歇山頂方型祭亭等。整個墓區綠樹環抱,莊嚴肅穆,高大的墓冢高七米,呈漏斗狀,巍峨高聳,頗為壯觀。墓前現存石碑三通,正中真書“漢龍亭侯蔡倫之墓”。
蔡倫墓
墓碑——漢龍亭侯蔡倫之墓
墓園垂花門的匾額“蔡倫墓”為民國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手書,左右楹聯“此墓此祠光耀兩千載,斯公斯紙恩澤億兆人”;墓前祭亭石碑“蔡倫墓”為趙樸初手書,祭廳兩側楹聯“巍巍乎古冢漢家驕子魂歸地,鬱鬱者龍亭草木精華紙故鄉”。
墓園垂花門的匾額“蔡倫墓”為民國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手書
祭亭
墓前祭亭石碑“蔡倫墓”為趙樸初手書
圖片拍攝于2021年陜西漢中自駕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