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王先生3個月前剛做了肺癌根治手術,聽人說多運動有助于康復和防止復發,他便堅持每天跑步5公里。
但僅僅過了1個月,王先生就出現心悸、氣短、乏力、怕冷等癥狀。他急忙來到浙江醫院三墩院區腫瘤科就診,最終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浙江醫院腫瘤科副主任江皓表示,運動能抗癌防癌,但要注意技巧,絕對不能盲目鍛煉。
現在,很多人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屏幕”上(如看電視、玩電腦和手機)。有研究顯示,長期久坐與過早死、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增加有關,而且越來越多證據表明,久坐與癌癥發生也有關系。
浙江醫院腫瘤科、放療科主任吳稚冰表示,運動不但能降低普通人群患癌風險,對于癌癥患者而言,運動與癌癥存活率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即運動量高,生存率也高。
從中醫角度來講,運動能益五臟,但過度運動卻會耗傷陽氣。陽氣為生命的根本,過度耗陽,就是耗損生命。對于癌癥康復期患者來說,此時正氣尚虛,運動更要適量,亦須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外國癌癥協會(ACS)發布適宜的中、高強度運動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可選擇自己喜歡的,盡可能做到少坐多動。
中等強度包括散步、跳舞、悠閑地騎自行車、輪滑、瑜伽、高爾夫、羽毛球,以及家務活動中的庭院和花園維護等。
高等強度包括慢跑、快速騎自行車、游泳、跳繩、有氧舞蹈、武術、網球,以及家務活動中的挖掘、搬運、木工操作等。
醫生還表示,由于癌癥患者所患癌癥類型、程度、治療方法和健康狀況不同,因此在開始運動之前,有必要與醫生溝通。詢問自身健康狀況,能不能進行運動,運動強度和時間多少為宜,應該選擇哪種運動等等。盲目運動,不僅起不到有益康復的效果,反而會造成身體損傷,影響康復進程。 通訊員 王婷 郭俊
來源: 浙江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