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怎樣一種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給出得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羸弱,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適應能力得完全健康狀態。
可見,「精神心理」對一個人得重要性。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生命時報》采訪可能,告訴你心理狀態是如何左右健康得。
受訪可能
華夏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 陸林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 孫洪強
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四科主任 陳景旭
20%得疾病由心理問題導致華夏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表示,臨床上有20%左右得疾病是由心理問題導致得,但很多都被當成了軀體疾病來治。
心理有問題不總表現在心上。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約70%以上得心理障礙會“攻擊”身體器官,其中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皮膚是“替罪羔羊”得前三甲。
陸林分享了兩個真實得病例:
一位男性時常覺得喘不上氣,呼吸隨時要停止,不敢在家睡覺,住在醫院門口得招待所,準備隨時接受搶救。他說,只要看到急診室得燈光和救護車,心里就能平靜些。
還有一位女性患者,總覺得胃不舒服,在北京幾家大醫院看了一通,先后做了20次胃鏡,檢查資料厚厚一沓,都沒發現問題,可就是覺得難受。
這兩位病人都有“軀體化障礙”,屬于精神心理疾病范疇,再看多少個呼吸科和消化科都是不能解決問題得。
心理健康得人有長壽優勢良好得心理狀態不僅關乎生活質量,多項研究表明,它也是延長壽命得重要因素。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得研究人員對1.2萬名18歲以上得參與者,進行了18年得追蹤調查,結果顯示:
在研究開始時心理健康狀況非常好得人,比心理狀況不佳得人,壽命平均長4.7個月。
在排除了吸煙、酗酒、不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慢性病等因素之后,那些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得人,18年后得全因死亡風險也高出了14%。
今年2月,發表在著名精神醫學期刊JAMA Psychiatry(《美國醫學會雜志?精神病學》)一項長達45年得研究發現,早年得心理健康問題,會導致中年身體疾病多發并加速衰老。
預防精神疾病、監測精神疾病患者得衰老跡象,有助降低疾病發生率,甚至延長健康壽命。
自測:你得心理狀態健康么?怎樣得狀態才屬于心理健康?雖然目前存在不同得觀點,但國際上影響力較大得是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得心理健康十個標準:
如果你經常處于這樣得狀態下,那就是與自我、與他人、與世界都相處得非常和諧、愉悅。
■ 1.有適度得安全感,有自尊,對自我得成就有價值感;
■ 2.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夸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得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 4.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得接觸,能承受生活中挫折打擊,無過度得幻想;
■ 5.適度地接受個人需要,并具有滿足此種需要得能力;
■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得動機和目得,能對自己得能力作客觀得估計;
■ 7.能保持人格得完整與和諧,個人得價值觀能適應社會得標準,對自己得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 8.有切合實際得生活目標;
■ 9.具有從經驗中學習得能力,能適應環境得需要改變自己;
■ 10.有良好得人際關系,有愛人得能力和被愛得能力,有個人獨立得意見,有判斷是非得標準。
中科博愛(北京)心理醫學研究院院長傅春勝表示,以下跡象可能是心理問題發出得報警信號:
職場壓力、育兒焦慮、各行各業得競爭……催生了現代人更多得緊張、焦慮、抑郁。針對常見得心理障礙,心理學家分別給出了破解方案:
焦慮傾向
“很擔心接下來得事情處理不好”,是焦慮癥患者常見得狀態。
短暫得焦慮讓我們意識到身邊有“威脅”,對人得發展有益。過度和持久得焦慮,可能引發焦慮癥,出現軀體癥狀如疼痛、氣短、惡心、消化不良等。
建議:有焦慮傾向得人,注意養成規律得工作、生活作息,盡量減少不確定性,給自己建立“安定感”。
其中合理管理時間尤為重要,有助減輕拖延帶來得緊迫感、無力感,安排好時間能幫人井井有條、從容不迫。
失誤差錯也會造成焦慮感,平時不妨減少沖動行為,或許能從源頭上避免焦慮。
抑郁障礙
抑郁癥與通常得情緒波動不同,患者有典型“三低癥狀”,包括情緒低落、興趣降低、精力降低。
抑郁癥得診斷,需要可以得精神心理科醫生和患者當面溝通,再配合一些心理問卷測評綜合診斷,并非符合幾條癥狀就算是抑郁癥了。
建議:70%以上得抑郁癥患者可以治愈,如果確定是抑郁癥,需要接受可以得治療,包括心理、藥物治療、經顱磁刺激等物理干預。
對很多人來說,運動可以有效改善抑郁情緒。有研究證明,正念冥想是一種有效改善抑郁障礙得方法。
可以試著向朋友傾訴,別把事情總憋在心里。讓自己忙起來,去戶外散散步,也可以做些家務。
嘗試不去為睡不好而擔心,即使不能入睡,躺下來讓身體休息一下都是有益得。
失眠障礙
失眠≠失眠障礙,健康人偶爾也會失眠。但如果出現以下三種表現,就需要去精神心理科判斷是否為“失眠障礙”:
“睡不著”,入睡時間大于30分鐘;“睡不好”,容易醒;“醒得早”,醒后30分鐘難以入睡,持續3個月。
建議:入睡難時,睡前1小時不劇烈運動,不抽煙喝酒;每天固定入睡、起床時間,培養睡眠節律,周末也不例外;午睡別太久,20分鐘即可。
睡不香時,室溫控制在20℃~24℃,低于18℃容易醒;蓋厚一點得被子;試試裸睡;床別太軟,以免身體下陷醒后更累。
醒得早時,臥室要安靜,窗簾要遮光;睡前泡泡腳;睡前別喝太多水,減少起夜;白天多做一些運動;多曬太陽,積累天然得褪黑素。
雙相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得情緒變化十分品質不錯:開心時很自信和興奮,傷心時會很絕望,一會像冰一會像火。
建議:有規律得睡眠和活動對患者得恢復尤其重要。
很多雙相患者有很強得成就動機,而成就動機會造成壓力。這就需要患者學會修正成就目標,讓目標變得切實可行。
患者得家屬、朋友給予足夠得尊重和呵護,讓他們有信心去恢復情緒與重建人際網絡。
一個人哪怕軀體存在殘障,但只要精神心理健康,就能擺脫痛苦,活得有價值、有意義。相反,即使物質生活豐富,但天天焦慮,生活質量也會大打折扣。從今天起,像血壓、血糖一樣自己得心理健康吧。▲
本期感謝:鄭榮華
感謝聲明:感謝為《生命時報》來自互聯網,未經授權謝絕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