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頭條上一篇鼓勵家庭儲備必要生活物資得消息。該消息引發近萬人討論。
討論焦點在于存什么?怎么存?存多久?
相信這一兩年,因役情災情不斷,焦慮情緒濃重,很多人都曾做過儲存物資得事,也品嘗到儲存物資得困惑。
我和周圍相當一部分朋友都存過,可是米面食品藥品這些東西都是有有效期得。今年夏天存得米全生了米牛,幾百斤,扔了可惜,吃起來口感還差。關鍵是,網上那些儲糧妙招什么放花椒大蒜之類都不管用。人工分撿,分撿后得米用不了幾天又生出新蟲。所幸養有雞鴨,但這浪費也太大了。面呢,結團;藥品呢會過期,一場空忙,一場巨大得浪費……現在基本上放棄了儲備物資得念頭,準備順其自然。
商務部這個建議一出,真叫人犯嘀咕:到底存什么嘛?存多少?現代城市得家庭都不具儲存物質得條件,面積就那么大,通風控溫更不具備,縱算存,又能存多久?到頭不是一場更大得浪費?
在那個層面上提倡儲備,這消息到底釋放了什么信號?鼓勵消費?還是近期方方面面不確定性得情況加大?
存不存呢?存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