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科學技術協會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在線上簽署了合作協議。 華夏科協供圖
珠海12月5日電 (感謝 鄧媛雯)5日,以“聚工程菁英助灣區發展”為主題得“2021大灣區工程師論壇”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幕。在開幕式上,華夏科學技術協會與香港工程師學會簽署合作協議,香港工程師學會與廣東省電機工程學會簽署電氣工程師資格互認協議。
本次論壇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形式舉辦,開幕式設橫琴主會場和香港分會場兩個互動會場,在澳門也設置了同步會場。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在作主題演講。 鄧媛雯 攝
本次論壇是由1個主論壇+2個分論壇+1個座談會組成,內容涉及工程支持可持續發展、大灣區工程技術界創新融合發展、工程領域科技成果轉化、青年工程師職業規劃與大灣區發展、粵港澳三地工程標準差異探討及青年工程師培養與人才流動等六大方面。
“大灣區發展,為工程科技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華夏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壹書記張玉卓表示,期待論壇廣泛吸引工程科技菁英,搭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得交流平臺,激發工程師創新創造活力,讓論壇成果融入灣區建設。
當天,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在《跨越伶仃洋得國之重器》得主題報告上介紹說,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三地合作建設得國之重器,集成粵港澳三地制度優勢,協同商定建設目標、技術標準而建設。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在作主題演講。 鄧媛雯 攝
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作了《科技創新賦能可持續發展--澳門大學得科創體系與人才培養之路》主題報告。他表示,澳門大學在未來五年人才培養規模方面,要從現在得12000人提升到17000人。接下來澳門大學還要推出一系列適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得可以課程,主要集中在碩士生、博士生等高端人才得培養。
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會長崔世平介紹說,該協會與澳門其他社團攜手開展了工程師、科學家走進社區得活動,希望不同團體得可能學者們可以發揮自己所長,一方面將科技信息傳遞,另一方面為爭取更多得澳門年輕人投身工程界、科技界領域而努力。(完)
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