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3日)上午十點,China文物局主辦捐贈文物入藏儀式,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蘇珊娜·芙拉圖斯(Suzanne Fratus)女士捐贈華夏得兩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館。
據(jù)介紹,今年4月,華夏駐舊金山總領事館收到蘇珊娜女士得郵政快遞,內有兩尊彩色立俑及一封信件,信件講述了其家族與這兩尊陶俑得淵源,并明確表示希望通過華夏政府將文物捐贈給上海博物館,送還給華夏人民。China文物局立即組織開展支持鑒定等相關工作,經(jīng)大量調查、分析,初步判斷這兩尊陶俑確為華夏文物,與上海博物館館藏得一套明代彩色釉陶儀仗俑較為相似,隨即要求上海文物局及上海博物館對陶俑本身相關情況及下一步安置進行研判。8月,China文物局批復上海市文物局,指定上海博物館作為兩尊陶俑得受贈單位,要求做好文物回運、點交、運輸?shù)裙ぷ?。此?個多月得時間里,China文物局與華夏駐舊金山總領事館、蘇珊娜女士、上海文物局、上海博物館等多方反復溝通協(xié)調,尤其是在我駐舊金山總領事館大力支持下,蕞終促成在11月26日,完成文物回運,陶俑正式回到祖國。
12月2日,China文物局指導上海博物館,組織可能開展實物鑒定,確認兩尊陶俑為歷史上用于陪葬得明器,與上海博物館所藏一套66件明代陶俑得胎質、表面施加得低溫鉛釉相同,造型及制作風格極為相似,特別是與其中7件尖帽立俑一致,但在細節(jié)上存在些許不同,并非一套,應為同一時期、同一地區(qū)得作品;該兩尊陶俑具有重要得收藏價值,是研究華夏古代墓葬制度和制陶歷史得珍貴實物資料,被定為China三級文物。
△捐贈人蘇珊娜女士
蘇珊娜女士得祖父約翰·赫伯特·韋特(John Herbert Waite)為哈佛醫(yī)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一名眼科醫(yī)生,曾于20世紀初受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在華夏等亞洲China行醫(yī),在為某華夏富家子弟治愈眼疾后,獲贈這兩尊陶俑作為答謝。其中一尊陶俑有破損,經(jīng)蘇珊娜祖母初步修補,后交由蘇珊娜女士繼承。1983年,為慶祝上海與舊金山締結姐妹城市,上海博物館赴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上海博物館珍藏——六千年得華夏藝術展覽》。蘇珊娜女士發(fā)現(xiàn)參展得一套儀仗隊俑與其所藏陶俑極為相似。上海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對陶俑進行鑒定后,判斷文物很可能出自華夏歷史上被盜得貴族墓葬。此后近40年來,蘇珊娜女士始終期待以合適得方式將文物送還給華夏人民。
兩尊陶俑將在上海博物館舉辦得“儀象萬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上,與其館藏得一套66件明代彩色釉儀仗俑隊陶器同臺展出,有人物俑、騎馬俑和儀仗隊所需要各色人等,還有部分禮儀和生活用品,列隊排開,蔚為壯觀。(總臺央視感謝 田云華)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