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歷五年,歐陽修謫守滁州,公務之余探山尋水,留下了名篇《醉翁亭記》。
若歐陽修穿越至2021年,他會發現,環滁皆山,山上有他不認識得風光:連綿得光伏面板和高聳得白色風機。
面板風機得風光,始于滁州市五年前得轉型決心。滁州,位于皖蘇交界處,緊鄰南京江北地區,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內得“雙圈”城市,安徽省內經濟總量位列第三、人均GDP位列第四。
自2016年引入光伏玻璃項目以來,滁州圍繞自有得石英砂礦,從零開始打造光伏全產業鏈,目前總投資突破2000億元。
這是硅基資源型城市,在“雙碳”時代得“追光”故事。
上年年,華夏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得承諾。
碳排放,化石能源消耗是主力。“雙碳”目標得承諾,意味著以光伏為代表得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巨大。而光伏發電,石英砂等硅資源必不可少。自此,硅基資源城市替代碳基資源城市,走上舞臺。
12月15日,《滁州》在頭版刊登長篇報道《助力“雙碳”,打造世界光伏之都》,講述滁州光伏產業崛起得故事。
這樣得故事,從南到北,正在多個小城發生。
五年,從0到2000億元滁州有礦,礦是石英砂。
石英,硅酸鹽礦物,是具有戰略意義得材料,應用于光伏、風電、電子、智能制造、高性能材料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
滁州下轄得鳳陽縣,是國內著名得優質石英砂產地。石英砂覆蓋面積達80平方公里,遠景儲量在100億噸以上,儲量、品位和開采價值均居華夏前列。華東地區玻璃產業使用得石英原料,一大半以上出自鳳陽。(唯城君早前文章曾指出鳳陽與蚌埠玻璃產業得淵源)
依賴石英開采和加工得滁州,也因此于2013年被認定為資源型城市。當時,安徽資源型城市共11個縣市。滁州隔壁得馬鞍山已轉型為資源再生型城市,淮北和銅陵則在資源衰退型城市之列。
滁州為成熟型資源城市,這類城市得資源開發穩定、保障潛力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省內既有資源衰退得前車之鑒,也有轉型成功得案例,選擇下一步得發展方向,就需要慎之又慎。
滁州選擇了光伏產業。
石英砂是制作光伏玻璃得重要原料,而光伏行業是“雙碳”時代得朝陽產業。
從本世紀初發展至今,光伏已是極具市場競爭力得成熟行業。以資源換產業、引入龍頭企業、拓展全產業鏈,5年里,滁州得光伏產業從零發展到2000億投資額。
光伏板(/圖)
2016年,光伏玻璃雙巨頭之一福萊特入駐滁州。“光伏玻璃行業,工藝重要,資源更重要”,安徽福萊特總經理潘榮觀稱。
緊隨其后,亞瑪頓、南玻集團亦先后投資滁州得石英砂和光伏玻璃項目。
石英砂+光伏玻璃,只能算光伏產業鏈得上游,而滁州得目標是打造全鏈條。2018年起,硅片、電池、組件及其輔材項目也一一落地。
2018年,隆基樂葉年產5GW單晶組件項目落地滁州。隆基股份是全球蕞大得單晶硅制造商,亦是光伏行業市值蕞高企業,市場稱之為“光伏茅”。第一個項目落地后,隆基又不斷在滁州擴產。目前,滁州隆基得產能達20GW,占隆基總產能得40%,成為總部之外蕞大得生產基地。
光伏龍頭企業紛紛落子滁州,如晶科能源得電池片、東方日升得電池和組件、福斯特得光伏膠膜及光伏背板項目等等。
如今,滁州已形成完整得光伏產業鏈條,包含石英砂、光伏玻璃、光伏電池、光伏組件、逆變器、光伏邊框、封裝膠膜、光伏背板和光伏電站等。
滁州光伏扶貧電站(視覺華夏/圖)
五六年前,滁州得光伏產業是一片空白。2021年,滁州得光伏組件、光伏玻璃得產能已分別占安徽省得60%、50%,華夏得11%、21%。滁州已落地和在談得光伏產業項目近百家,總投資突破2000億元。
產業對經濟得助力立竿見影。
“十三五”期間,滁州GDP突破3000億元,躍升至安徽省內第三,華夏百強城市行列;人均GDP提升至省內第四。
滁州計劃“十四五”期間打造硅基材料、綠色能源等6個千億級產業群。而對安徽來說,想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得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新高地,滁州與合肥是重要支撐。
光伏之都?光伏制造之都!不過,細究滁州光伏產業特點,“世界光伏之都”實際上是光伏制造中心。
前文所提到得企業,都是外地企業,投資得大多是光伏制造項目。從零起步得滁州,相當于跨界轉型,自然只能先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地光伏企業在滁建廠。
這時候,滁州得區位優勢就展現出來了。
滁州,面朝長三角經濟核心區,背倚“兩淮一蚌”。作為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內得“雙圈”城市,滁州到南京坐高鐵只要44分鐘,市區直線距離不過50公里,距離合肥也只有100多公里。特別是連接南京和滁州得寧滁城際鐵路,預計“十四五”期間通車。
滁寧城際鐵路(/圖)
這對光伏產業來說極具優勢。
國內得光伏產業蕞具全球競爭力,全球需求龐大。中金公司曾預測,2021-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年復合增長率或接近30%。
而滁州同時連通長江和淮河航道,對外可以從南京、上海順利出海,對內又可輻射西北。
長三角地區本身又是國內光伏產業高地,聚集了眾多光伏龍頭企業和高端研發機構,產業鏈完備。
前文提及得光伏企業,除隆基外,都來自江浙滬,如上海、蘇州、常州、嘉興等。
當長三角得光伏企業選擇擴產基地,滁州很容易入選。非長三角地區得企業,看到滁州得物流、人力等成本優勢,也會被吸引。
滁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順書就表示過,相比蘇州、嘉興和咸陽,滁州基地綜合成本蕞低。
而以光伏制造集群來算,類似滁州得城市有很多。河北保定、云南曲靖、江西上饒和廣西北海都曾提及打造千億級產業,喊出了“光伏之都”“華夏光伏第壹城”等口號。
以要做“世界光伏之都”得云南曲靖為例。云南擁有豐富得硅資源;而曲靖自身豐富得水電,既提供低廉得工業用電,也幫助光伏企業降低生產環節得碳排放量,在今后得全球碳貿易中不必受掣肘。
從南到北,由東至西,光伏成為了硅基資源型城市在“雙碳”時代得發展機遇。
不過,唯城君提醒,光伏技術得迭代速度很快,大量能提高發電效率、降低發電成本得技術尚未推廣至市場。光伏行業過去近20年得發展,不乏巨頭隕落得故事。押注光伏產業得制造城市,招商引資之外,需密切技術和市場得發展,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1.上證調查|實地調研“光伏之都”:瑯琊山間綻放千億產業群
2.環滁皆光伏,誰在滁州挖礦?
3.安徽:滁州搶抓“雙碳”機遇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4.滁州:從0到1920億安徽打造光伏產業得滁州模式
5.滁州網:2021華夏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暨(滁州)光伏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滁召開
(頭圖/視覺華夏)
南方周末研究員 危昱萍 實習生 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