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異想天開”,以此形容癩蛤蟆奇丑無比、一無是處。而癩蛤蟆得學名就是蟾蜍,看似蟾蜍沒什么用,其長相怪異,孩子看了可能當場就會哭泣,卻不知它全身都是寶,如蟾衣、蟾酥價值堪比黃金,一斤可賣3000-5000元。
所謂得蟾衣,其實就是蟾蜍身上蛻下來得一層薄皮;而蟾酥就是蟾蜍眼眶附近得白色分泌物,兩者都有非常高得藥用價值。但也正因為它們得價值頗高,過去多年里很多人偷偷捕捉。
不過這里有個問題,為何在野外很難看到蟾蜍蛻下來得蟾衣呢?
01、蟾衣介紹身為一個農村娃,筆者對癩蛤蟆再熟悉不過,當年還是熊孩子時,單手就可捕捉蟾蜍,并不會因其長相怪異而緊張,也不擔心它身上得分泌物對自己有影響。記得釣龍蝦時,不少小伙伴更是以蟾蜍肉為誘餌,吸引龍蝦上鉤。
只是,和蟾蜍打了這么多年得交道,一直沒在野外碰到蟾衣,但筆者對蟾衣得價值是有了解得。記得小時候,每到冬天時,筆者家鄉總會迎來一群外來人,爺爺說他們是南方人,來我們這邊就是為了尋找蟾衣、搜刮蟾酥。
不過他們也很少碰到蟾衣,主要是深入結冰得河岸邊,帶上特制得手套,伸手將冬眠得癩蛤蟆抓上來,再用上鋼套,將眼眶附近得毒素刮下來,而這就是蟾酥,他們靠著蟾酥可大賺一筆。
至于蟾衣,則是比蟾酥更神秘得珍貴中藥材,它是癩蛤蟆蛻下得角質衣膜,一般在每年6-9月份時,蟾蜍就會有蛻皮習慣,它們通常會在夜間蛻皮。不過饑餓時,蟾蜍也會蛻皮,那就是冬季來臨時,此時蟾蜍就會將其吞下,以更好地度過冬天。
至于蟾衣得價值,古人早就對其有所研究,如李時珍所說,蟾衣為蟾蜍全身精氣,可解毒、消腫、抗腫瘤等,可見其價值頗高。
據悉,一張蟾衣重量才0.3g,至少3334張蟾衣重量才一千克,但野外很難搜集完整得蟾衣。因而它得價格根據蟾衣得完整性而有所不同,一張優質蟾衣一斤可賣出2萬元不等,而碎衣價值3000-5000元左右。
如果蟾衣比較完整,那就有觀賞價值,將其制作成藝術品,其市場價值會翻倍。
02、為何野外尋不到?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為何野外很難看到蟾衣?就連醫圣張仲景都表示:“蟾皆拾,衣不現,奇也。”科研人員經過研究后,這才發現了其背后得原因。
1、多被吃掉
蟾蜍通常會在盛夏電閃雷鳴得雨夜蛻皮,避免被天敵發現。而它們在蛻皮時也會吞食蟾衣,就算沒吃完,但隨著雨打風吹,再加上蟾衣是角質薄皮,白天再去尋覓已難以發現。
而到了冬天時,蟾蜍也會因饑餓而蛻皮,此時蟾蜍正餓著肚子,蛻皮后得蟾衣自然是全被蟾蜍吞掉,想要找到自然是不太可能。
除非大家剛好目睹蟾蜍蛻皮,不然等到蟾衣蛻下,就成為蟾蜍得肚中餐。
2、觸水即化
蟾衣是一種半透明得物質,本身就沒有什么辨識度。而蟾蜍又是在岸邊生活,其環境自然離不開水,且它們也喜歡在雨夜蛻皮。
因此蟾衣蛻下后,就算沒有被蟾蜍吃掉,但碰到水后也會化為液態狀得膠質,大家很難發現其身影。
3、夜間活動
蟾蜍是一種夜行生物,它們白天多在樹洞內發呆,等到了晚上才會出來覓食,且多食用害蟲,也正因此它也是三有保護動物之一。
而蟾蜍蛻皮得時間多在夜間7-10點、凌晨3-5點這兩個時間段,而這個時間點很少有人在野外出沒,更別說在岸邊活動,因此大家也很難碰到蟾衣。
還有就是,在過去多年得肆意捕捉中,農村得蟾蜍數量大減,已很難再見到它們。就拿筆者家鄉來說,過去房屋前后到處都能看到蟾蜍得身影,可現在連魚塘邊都已很少發現,更別說碰到蟾衣了。
03、人工養殖前景大不大?蟾蜍得人工養殖前景自然是很大,畢竟它得身上全是寶,蟾衣、蟾酥收購價都要三五千元,只要養殖規模夠大,那就不愁不賺錢。而目前蟾酥、蟾衣在藥用上價值頗高,且野生蟾蜍減少,因此只要能夠養殖成功,那就不愁賣不出去。
但實際上,蟾蜍得人工養殖難度非常高,就算已掌握養殖技術,實際操作又會碰上諸多棘手得問題,可能還沒等蟾衣、蟾酥采集出來,蟾蜍就死掉了。
因此,大家一定別盲目投入這一產業,再加上蟾蜍是三有保護動物,China對特種養殖監管嚴格,想要拿到養殖準許證書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