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1月15日電 (石睿)“南方不懂北方咸豆花,北方不懂南方粽子咸”,南北粽子咸甜之爭據說從清朝“吵”到現在,至今仍是能掀起南北差異全網大討論得焦點,而起源于浙江嘉興城得咸粽子代表公司五芳齋則在資本市場拔得頭籌,將“粽子第壹股”得名號納入囊中。
1月13日晚間,華夏證監會發審委宣布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五芳齋”)首次獲通過,意味著五芳齋IPO闖關成功。
“咸粽黨”更愛買粽子?
五芳齋成立于1921年,從粽子鋪起家,至今已過百年,是妥妥“老字號”,其產品主打咸口得肉粽子,僅2021年上半年,就買了近1.4億元豬肉做原料,總共生產了4.23億只粽子,賣出近4.6萬噸粽子,靠粽子收入17億元。
五芳齋自家網站
據五芳齋招股書披露,2018年、前年年華夏粽子市場規模分別為68億元、73.37億元,同期,五芳齋粽子銷售收入為15億元、16.09億元,占華夏市場占比為22.09%、21.93%,意味著五芳齋市場占有率穩定在五分之一,在眾口難調得粽子市場中居于前列。
另一項數據顯示出“咸粽黨”在商超場景更有購買力。據華夏連鎖店超市信息網數據,前年年端午節期間,商超渠道粽子銷售“第一名”是五芳齋,品牌占有率超過30%;而甜粽子代表北京稻香村品牌占有率只有不到3%。
咸粽子主要“活躍”在南方,“包郵區”撐起了以“嘉湖細點”為基礎得五芳齋業務基礎。招股書數據顯示,江浙滬地區為主得華東區域,為五芳齋貢獻了過半得營業收入,具體來看,2018年、前年年、上年年、2021年上半年,五芳齋主營收入中,華東區域得占比分別為63.23%、61.45%、55.82%和 54.67%。
“網紅”營銷能助推粽子成全民主食么?
端午節吃粽子是華夏人得傳統,但是端午之外,還有多少人買粽子呢?
由于粽子得節令性特征,只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前才是購買旺季,其他時間均是淡季。因此,五芳齋得生產也不得不呈現出“頭重腳輕”得特點——上半年“馬不停蹄”,下半年“歲月蹉跎”。上年年,五芳齋第二季度生產了2.14億只粽子,占全年產量近八成,當年下半年,五芳齋生產得粽子數不到全年得12%。
粽子與端午節“綁定”,也“劃定”了行業得天花板。五芳齋招股書披露,2015年華夏粽子市場規模為49.16億元,到前年年年復合增長率不到11%,預計2024年粽子市場規模將首次突破百億元,但上年年至2024年得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降至個位數,只有7%。
“小眾”食品如何突破天花板?五芳齋選擇了兩個方向,一是利用“網紅”營銷拉長粽子得銷售時期,將粽子從節令“限定食品”變為大眾餐桌上得日常主食之一。據中新財經了解,五芳齋曾與樂事、鐘薛高、喜茶(熱麥)等高人氣品牌推出合作產品;還起用“五芳影業”得品牌制作了大量“爆款”視頻,以這樣得方式嘗試改變消費者對于粽子得任職和消費習慣。
鐘薛高自家網站
五芳齋得第二個策略是拓展產品類型,據中新財經梳理,除粽子之外,五芳齋還推出了月餅、綠豆糕、青團、咸鴨蛋、即食杯粥、米飯套餐、湯面、燒麥、餛飩、湯圓等產品。
截自五芳齋招股書
不過,從目前得財務數據來看,五芳齋得努力還難說成功。2018年、前年年、上年年、2021年上半年,粽子系列收入占五芳齋總收入得比例分別為66.28%、67.74%、70.77%、84.06%,集中度仍在上升。老字號得革新之路還不能止步。(完)
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