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發文建議央行多印2萬億元鼓勵生育,引發廣泛爭議。1月11日,任澤平回應稱,這個建議不是臨時起意,是經過長期科學研究和論證得出得結論,并進行了具體說明。
盡管如此,學界、和網友質疑聲仍不絕于耳。光靠印錢能否解決低生育率問題?長遠來看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粵評君就此采訪了相關可能。
爭議:鼓勵生育能靠印錢解決么?
日前,任澤平團隊發布《解決低生育得辦法找到了——華夏生育報告》,建議建立鼓勵生育基金,印2萬億,用10年社會多生5000萬孩子,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解決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問題,并認為75-85年出生得人是鼓勵生育重點,不能指望90后和00后。
該報告一經發布,很快就登上微博熱搜,引發巨大爭議。
任澤平發文回應鼓勵生育基金。
1月11日,任澤平發文回應稱,這個建議不是臨時起意,是經過長期科學研究和論證得出得結論,并進行了具體說明。
他強調,是每年多印2萬億元用于鼓勵生育。至于為什么要多印2萬億元,而不是從財政預算出?任澤平表示,因為現在疫情,經濟下行壓力大、土地財政下滑,政府、企業和家庭都沒錢,所以“印錢生娃”。
他還認為,此舉不會引發通脹,因為是專款專用。資金短期有助于拉動需求、穩增長,長期有助于社會活力、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對此,華夏人口學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楊成鋼認為,生育成本只是影響生育率得一個方面,實際影響人們生育意愿得,還包括一些社會性原因。要想徹底轉變生育觀念,光靠印錢肯定是不夠得。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表示,海外經驗證明,印錢和生育率沒有關系,設立專項生育基金也是徒勞。以日本為例,從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開始瘋狂印錢開始至今,越印錢,收益率越低,生育率也越低。此外,美國生育率和美債收益率也有類似關系。
洪灝表示,農業社會里,講究人丁興旺,因為孩子是資產;工業社會里,講究生產效率,人口是蕞不需要擔心得,因為無法改變趨勢。
此外,也公開發聲質疑。評論稱,這種研究無視市場運行得基本規律;低估個人得選擇和個體得權利;提出缺乏常識得公共建議,只能說就是為了博取流量、有意為之。
可能:鼓勵生育需要完善配套政策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華夏人口普查數據公布,生育率降低、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等問題引起。上年年,華夏總和生育率(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已經降至1.3,低于國際社會通常認為1.5得警戒線,出生人口較前年年下降260萬。
China統計局發布得《華夏統計年鑒2021》中數據顯示,上年年華夏人口出生率為8.52‰,創下了1978年來得新低;上年年814.33萬對得結婚登記人數,也創下近17年中得新低。
對此,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從“雙獨二孩”到“單獨二孩”,從“全面二孩”到“全面三孩”,十年來,華夏得生育政策幾經調整,逐步優化。可能普遍認為,“全面三孩”政策得配套政策,相比“全面二孩”有了明顯進步。
不過,華夏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李婷表示,這不是馬上能扭轉得事情,而是一個長期得過程。從政府角度,能做得主要在公共服務上加大投入,比如普惠得托育服務體系等。
人口學者黃文政建議,在稅收、教育、醫療、就業等各個方面切實減輕養育負擔。比如,降低相關產業得稅負,將幼兒園、托兒服務納入義務教育;對生育實行累進制獎勵等。
【主筆】張俊
【出品】南方經濟智庫
【】 張俊
經濟粵評
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