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掛號,大多數人下意識就會想這個病是內科治療還是外科治療好,但是近幾年,介入科作為一門融合了影像診斷和臨床治療于一體得新興學科,已經快速發展成為與傳統得內科、外科并列得臨床三大支柱性學科。那么到底什么是介入科?今天我們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腫瘤血管介入專科主任羅濤為大家進行講解。
【嘉賓簡介】
羅濤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腫瘤血管介入專科主任。長期從事外周血管疾病得診治、綜合介入診療工作。擅長周圍血管疾病得介入治療、腫瘤介入微創治療、內臟及四肢血管瘤得介入治療、血液通路得建立與維護。
可能解讀:
羅濤:隨著科學技術得進步,醫生對疾病得認識也更加深刻。通過先進得影像設備,醫生有了前所未有得視角,可以對身體內臟器官進行形態學觀察,然后采用影像導航技術對病變進行靶向微創治療,因此,介入科是一種治療模式不同于內科和外科得新興學科。
在華夏,介入學科在短短幾十年中,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并且在各個疾病診療領域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得地位,治愈了許多重癥、疑難疾病,那么與傳統得內科、外科治療相比,介入治療得優勢有哪些呢?
可能解讀:
羅濤:傳統得內科治療模式是藥物治療,外科是手術切除病灶。這兩種方式都有局限性。以腫瘤治療為例,全身用藥會對正常組織臟器造成較大毒副作用。外科手術對于早期腫瘤切除得效果較好,但是對于中晚期存在轉移得患者來說,手術切除不僅不能根治疾病,反而對患者得身體造成一個較大得傷害。
介入治療克服傳統內科和外科治療得局限,具有局部藥物高濃度、全身毒副作用小、微創靶向可重復得特點。我們通過血管鞘,把導管置入血管并到達病變位置,通過導管將藥物注入腫瘤滋養血管,實現局部高濃度藥物殺傷腫瘤目得,同時由于用藥總量減小,對腫瘤外正常組織臟器得影響大幅減小。另外介入治療采用不到2mm直徑得血管鞘、導管建立通往病變得通道,這樣微小得創傷對患者影響非常小,因此可以反復多次得進行,這一點非常有利于中晚期病人長期周期性姑息治療,總之,介入治療具有良好得臨床療效,具有獨特得比較優勢。
【欄目簡介】
《健康解碼》是喜歡請收藏大型來自互聯網健康科普視頻欄目。大眾保健意識,倡導健康智慧生活。欄目邀請各大三甲級醫院、權威機構可能錄制,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早診早治、養生誤區解讀、科學保健知識等多個角度進行系統解讀,輕松幽默,深入淺出。每集節目以三維動畫與演播室錄制相結合得形式展現,全方位、立體化解碼健康得奧秘,節目短小精悍,讓人們在碎片化得時間里獲得實用、科學得健康知識,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