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發文人 賈麗
13個月前,格力電器首次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股份91萬股,共耗資5139.91萬元。由此,格力電器踏上了漫漫回購路。美的集團的回購要早于格力電器。之后,兩家公司不斷追加回購金額和次數,并通過上調回購價格向市場表“決心”。
《證券日報》發文人粗略統計,格力電器三期回購金額已超220億元,美的集團也在近一年內為回購砸下超100億元,兩大巨頭回購耗資合計已超320億元。
是什么讓兩大巨頭不惜大手筆以真金白銀投向資本市場?家電巨頭當下的回購,與以往有何不同,背后又反映了家電業的何種趨勢?
兩巨頭耗資超320億元回購
基金重倉比例大幅下降
近一年,兩大白電巨頭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雙雙拋出數百億元回購計劃,可謂樂此不疲,
8月13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最新一期回購方案實施完成,支付的總金額達回購方案的金額上限50億元。近一年里,美的集團為回購股票已砸下超100億元。公司方面稱,部分股票回購分別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注銷并較少注冊資金。
而格力電器在回購中的表現更是“兇猛”,其計劃總耗資最高270億元的大規模回購。如今,公司的相關回購仍在進行中,目前已進入第三期回購階段。
格力電器首次開啟股票回購計劃是在去年4月份。彼時,格力電器公告稱,擬回購公司股份資金總額不低于30億元且不超過60億元。在第一次股份回購計劃實施期間,格力電器又迫不及待地公布了第二輪回購計劃,總計回購約1.01億股,成交額60億元。今年5月18日,公司公告宣告第二期回購股份完成。兩輪回購完成,格力電器用時一年多,共計耗資120億元。
前兩輪回購前腳剛落,今年5月底,格力電器再次拋出了一項75億元-150億元的A股最大規模回購方案,正式拉開第三次大筆回購計劃大幕。這一次,格力電器的回購可謂迅速。用時僅2個月,格力電器此輪回購總金額已超過百億元。
而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個月里,格力電器的回購出現突擊式提速。在7月17日、7月27日及7月31日,格力電器三次公告回購,回購股份比例分別達到1%、2%及3%。
從格力電器近期的公告可以看到,截至2021年7月31日,該公司第三期回購計劃已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公司股份約2.02億股,最低成交價為46.16元/股,支付的總金額超100.69億元(不含交易費用)。回購股份的用途則是實施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目前格力電器為購入自家股票已經“掏出”超220億元。而美的集團回購耗資也超100億元。兩家巨頭的回購被業內視為是又一次“暗戰”,頗為熱鬧,也引發熱議。
對于連續而來的回購,格力電器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表示:“目前第三期回購仍在進行中,對于后續公司是否還會繼續回購,請以公告為準。”
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的輪番大手筆回購,并非僅著眼于股權激勵。
二級市場上,去年,格力電器在回購等多方影響下,整體股票表現穩定,走出了“微笑”曲線。不過,從去年12月31日的最高69.79元到今年8月17日收盤價47.12元,格力電器股票下跌約32%。該收盤價已逼近高瓴資本的持股價格。
在銀河證券分析師李冠華看來,二季度受家電行業受原材料漲價和下游零售景氣度較弱影響,格力電器業績壓力較大,基金重倉比例大幅下降。下半年成本壓力有望邊際改善。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31日,持股基金數量607個;到6月30日,基金持股數已變為233個。
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在接受發文人采訪時認為:“美的集團與格力電器回購股票后,股價沒有出現預期的大幅上漲。從二季度來看,兩家公司的持有基金數卻都在減少。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之前頭部企業股價高企后的正常回落;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機構投資者對頭部家電企業的轉型升級、多元化前景等存在疑慮。”
“在行業板塊中,家電行業自身的屬性決定機構投資的專業性和長遠性。對于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來講,有意通過回購穩定股價,同時保證投資者的長期回報。與此同時,格力此舉還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確保大股東的融資安全。”我國本土企業軟權力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錫冰對《證券日報》發文人表示。
“內卷”嚴重
回購是短期手段但不是常態
白電巨頭的業績表現,與當下市場環境有極大關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家電市場普遍低迷,銷量不佳,然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高企的原材料價格,讓企業利潤趨低。從格力電器去年年報可見,其去年營收1704.97億元,同比下降14.97%,扣非凈利潤202.86億,同比下降16.08%。
從格力電器2021年逐季度數據看,逐季業績修復明顯。格力電器單季度利潤率分別為7.45%、9.67%、12.90%及19.70%。去年第四季度,格力電器利潤創出歷史最高單季利潤,同時其渠道改革優化對下半年利潤提升有較大推動。
從2021年格力電器一季報來看,其業績也處于回升態勢。公司財報顯示,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335.2億元,同比增長60.3%;實現歸母凈利潤34.4億元,同比增長121%。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上市公司研究專家況玉清在接受《證券日報》發文人采訪時認為:“無論是美的還是格力,其賬面資金充足,為回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支持。隨著行業環境趨好,兩家業績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目前,格力尚有大量低成本原材料庫存,成本壓力其實并不大,疫情穩定也會讓白電企業的業績出現恢復性。在當前市場環境和業績總體不樂觀的情況下,反映了公司對于未來業績的信心。企業能否取得預期業績,主要看企業在新能效下去庫存情況以及是否可以讓產品利潤率下滑得以緩解。同時,企業能否在內部通過改革持續提升渠道周轉效率和利潤空間,這對其業績提升而言也至關重要。”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對《證券日報》發文人表示。
“雖然疫情打亂了我國企業的促銷和品牌宣傳,但是疫情總有結束的時候,像格力電器和美的這樣擁有完善銷售渠道的家電企業,商業潛力依舊巨大。同時,格力電器自身的轉型和技術研發投入,有望帶動股價回歸理性。回購是企業維穩的一種短期手段,也向外界體現了信心,但不是常態。我國制造企業自身的轉型幾近完成,在全球價值鏈上的躍升有望拉動其自身的競爭優勢,保證股價處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周錫冰認為。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