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一期我們為大家呈現和解讀了心理學界代表對于解決“作業負擔”問題提供的可以思考。這一期,輝輝將繼續帶領大家去聽一線教研員代表——北京教科院副院長、中學高級教師馮洪榮為我們揭秘“小作業何以成為大問題”。那么,關于作業負擔,他都說了什么呢?
”
作業負擔
作業負擔問題本來是個教師可以領域的小問題,那么,為什么它會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大問題?對此,馮院長表示,作業負擔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教育本身的問題,換句話說,是當前教育的“功利化”“市場化”“唯分數論”等問題集中投射和聚焦到作業上,由此形成了作業負擔問題。
那么,作業究竟出了什么問題,為什么作業會成為負擔?他將原因歸納為五個方面的“脫節”。
一是作業和教學脫節。作業本是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作業布置應該和課堂教學的目標、重難點相一致,但今天有些教師忽視了這個一致性,給學生留的作業跟課堂上的教學目標、重難點以及課堂練習都不一致了,這導致作業的無效性和低效性。
二是作業和課程內容脫節。作業應該和課程內容一致,可以留長周期作業也可以留短周期作業,不能都留短周期作業,像背誦作業,就可以作為長周期作業,而不是要求學生第二天就背誦。
三是作業和學生實際脫節。每個學生的學習層次、程度都不一樣,而作業布置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差異性。
四是作業和管理脫節?,F在的學校對于作業沒有進行科學統籌管理,導致今天有課和沒課的老師都給學生布置作業,學生的作業量由此增加了很多。
五是作業和育人脫節。目前對于一些特殊學生的作業忽視了面批面改,導致作業的個性化育人功能沒有發揮出來。
蕞后,對于減輕作業負擔,他也給出四點建議:
一是教育行政部門要出臺必要的監管要求;
二是學校在教研組備課、教師培訓中應要求教師將作業納入備課環節;
三是加強教師作業設計練習、講評、評價的基本功;
四是做好家長的協同育人工作。
輝輝解讀
馮院長從作業與教學、課程、學生、管理、育人五個層面為我們解析了作業負擔的成因問題,對于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四個方面群體也給出了很中肯的建議。
下一步,關鍵是學校做好作業與教學、課程、學生、管理、育人的對接,讓作業回歸正軌,讓作業育人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政策對照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第7條
加強作業完成指導。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來自互聯網 法治調研君 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服務平臺 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