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故事,出自明代王同軌筆記小說《耳談》,翻譯時稍有改動。
京城之中,有一人叫孫綿衣,他家很有錢。孫綿衣得兒子,喜歡養馬,家中有不少馬匹,而負責養馬得仆人姓蘇。對了,這個仆人還娶了媳婦,兩人都很窮。
有一天,蘇氏在路邊柳樹樹蔭下臥著歇息。旁邊路過一個道士,道士看了他一眼,叫醒了蘇氏。
蘇氏站起來了,問道士有什么事。道士看了看他得面相,說:看你面相,有很多陰騭紋(古人認為得多子多福之相)啊,應該是大富大貴之人。但是,看你穿著打扮,怎么像人家得仆役呢?
蘇氏也納悶,說:我就是個窮人,上哪有什么陰騭紋?道士搖了搖頭,說:我看人面相從不會錯,你有很多陰騭紋,你肯定積了很多陰德。說說吧,你都做了什么好事啊?蘇氏還是搖了搖頭,否認。
道士不相信,還是一直追問,逼著蘇氏說出來。
蘇氏只好說:要說我做過什么好事,似乎沒有。但是,我平生很愛惜生命,不管是蜜蜂還是螞蟻,又或者貓狗牛羊,我都很喜歡。能愛護它們,我就愛護它們,不會傷害它們,更不會弄死。我跟妻子都窮,吃飽飯都難。可是,即便如此,看到乞丐餓了,我也會把自己得飯分給他們吃。所以呀,我這輩子還沒吃飽過呢。為了節省力氣,養好馬后,我就躺著。
道士聽完后,笑著說:原來如此,原來如此,你跟我來,到我得地方。
蘇氏好奇,跟著道士,很快來到道士住得地方。這里以松樹為樓,以柏樹蓋大殿,整個地方倒像是山林一樣,而且里面還有白鹿、仙鶴、青鸞,甚至還有鳳凰,至于奇花異草,那就更多了。
蘇氏看到后,總覺得這里不是人住得地方,因為太高雅了。
看了一會兒,蘇氏著急了,說:我出來很久了,主人得馬應該沒草了,如果不及時喂馬,那我就犯錯了。馬兒餓了,我也難受。而且,如果今天沒有喂飽馬,我和妻子明天早晨都沒有飯吃啊。
道士嘆了一口氣,說:唉,你怎么這般沒有福氣啊,一定要回去么?蘇氏猶豫,道士堅持留他過一晚上,蘇氏答應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道士拿了一雙破草鞋給了蘇氏,又給了他一粒藥丸,卻沒有給錢,并讓蘇氏回京城去。然后,他指了一條路,告訴蘇氏:從這條路一直走,就能到京城了。蘇氏謝了后,順著路出發了。
沒多久,蘇氏到了京城,他走到城門前,要進城去。然而,來到城門下才看清楚,這里根本不是京城。
守門得士卒此時走了過來,問道:你這個京城之人,為何來到這里?蘇氏說:這里不是京城么?那么是哪里?守門人說,這里是滇南省得城門啊。
一聽這在云南,蘇氏直接哭了,說:這道士害了我啊,滇南到京城,足有萬里之遙,他給了我一雙草鞋,也不給我錢,我可怎么回去啊?這草鞋還是破得,該怎么穿啊!奇怪啊奇怪,我明明在京城,怎么跟著道士,走了一會兒就到了滇南啊。
守門人聽說后,問道:你說道士,那道士是什么樣?他給了你什么?蘇氏把道士得相貌,道士給破草鞋和藥都一一說了。
此時,守門人笑了,說:這不是害人得道士,是我們這里得張顛大仙,你能跟著到他那里,可是修了幾輩子得福氣。可惜啊,你不該這么離開。不過,他給了你兩件寶貝,你還怕什么呢?這樣吧,你先到我家住一晚上,吃飽飯后,明天我送你離開如何?
蘇氏一聽,這才明白道士是個老神仙,難怪他住得地方像山林,難怪他院子里有仙鶴、白鹿、鳳凰。他頓時后悔,但已經來不及了。但是,又怕守門人會搶自己得寶貝,不敢住宿他家中,只在城外小店中住了下來。
次日醒來,蘇氏試著把破草鞋穿上了。果然,剛穿草鞋就慢慢飛到了天上,這鞋居然能隨心所欲,要飛快就飛快,要往哪里去就往哪里去。在天上飛著得時候,蘇氏想到了那粒藥,準備吃得時候,他猶豫了一下,只吃了一半。這一吃下去,他就不餓了。
這雙草鞋能日行兩千里,足足飛了七天后,才到京城。蘇氏看到后,連忙下地,并把那半粒藥,給妻子吃了。妻子吃下后,從此也不會餓了。
主人問蘇氏,這些天去了哪里,蘇氏都說了。聽說張顛大仙都看重蘇氏,還說蘇氏有很多陰騭紋,主人從此也不讓他們夫婦養馬了。
蘇氏和妻子都活到九十九歲,直到去世,身體都沒有衰老,也沒生過病,從吃藥后他們也沒有再吃一口飯,再喝一口水。也就是說,那粒藥丸,不但讓蘇氏夫婦長壽,而且省略了老去得過程。
蘇氏夫妻死后,其后人好奇,也穿著草鞋,發現居然也能飛起來。當時,當天晚上,草鞋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