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更新了。前幾篇更新和產業有關,總歸顯得有點嚴肅。所以也得更新點大家愛看的。說說最近的音綜吧。
今年夏天幾個音綜我都在關注,B站的原創音樂綜藝這兩天也官宣了導師嘉賓,看到薛之謙、戴佩妮、許嵩這幾個名字還有些意外,尤其戴佩妮很久沒出現在公共視野了。讓人又不禁想念華語樂壇的黃金年代,也是原創音樂的黃金年代。
在那個年代,有些看起來根本不可能出道,或者不可能成為名人的原創型歌手們是怎么被發現并推向聽眾的呢?
九零年代應該算是華語原創音樂最高峰的時刻。崔健、羅大佑,早已經被知識分子們奉為大師,一位是搖滾教父,一位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他們長相并不出眾,歌聲并不甜美,也和之前華人能聽到的音樂審美格格不入,但是完全憑借無與倫比的才華打開了華人的聽覺習慣。他們的地位當然也從那個年代直到今天也無人可以替代。
這無需贅言。
而真正造就那個年代的樂壇盛況,不僅是大師們,更重要的是當時涌現的一大批創作型的人才的崛起。而他們中的一部分似乎并不符合唱片公司的選擇標準。順著這個線索,我回憶起幾個人的故事。
鄭智化,從小就患有小兒麻痹癥,大學畢業后從事廣告業,有一次做項目他嘗試寫了一首歌叫《開心女孩》,后來這首歌被娃娃唱紅,他因此也被唱片公司挖掘,成為一名歌手。后來《水手》《星星點燈》在兩岸三地爆火。我的童年記憶中,在唱片店買的第一張正版磁帶就是星星點燈。那時候手上沒盤鄭智化在班級里根本抬不起頭。
樸樹,一個北師大的輟學生,自己寫歌卻完全沒有錢制作專輯。高曉松回憶說,當時校園民謠收歌,樸樹托女朋友去接頭,結果高曉松執意要見本人,在小樹林見到了躲著根本不愿意跟人說話的樸樹。按樸樹近乎自閉的性格,幾乎不可能做一個臺前的名人。高曉松聽了他的歌曲小樣,把他簽到麥田音樂才有了后來那么多優秀的作品。
趙傳,自己組的是重金屬樂隊,長相也重金屬。在演出中被滾石發現并簽了下來,唱片公司估計當時也犯難,這時候滾石的企劃高手Landy不走常規路,舍棄了重金屬樂隊人設,策劃了一系列“流行歌曲”《我很丑可是我很溫柔》《我是一只小小鳥》《勇敢一點》《愛要怎么說出口》《我終于失去了你》,成功塑造了一個華語初代苦情“吊絲”形象。(咦,這個詞說起來有點兒怪)。粉絲勿怪勿怪。
戴佩妮,出道之前在馬來西亞,學舞蹈出身,音樂只是業余愛好,自學成才,可以說離音樂行業很遠。直到她被制作人發現才去了臺灣專門在創作方面發展。戴佩妮簽完公司后創作欲望一發不可收拾,出道六年一口氣出了六張專輯。十年前甚至搞起了樂隊。據說一共17次入圍金曲獎。
再順著數下去,這樣的創作型音樂人不勝枚舉。他們的崛起都有些年代的規律。而下一個真正的原創名人在哪兒呢。
當年的唱片公司還有很大的話語權,行業里的都是極懂音樂的人。在發掘到好作品的時候,小成本試錯,一旦有爆款歌曲出現,可以立即跟進,把創作歌手交給專業的錄音后期制作團隊。再加上強大的宣發能力加持。一些看起來不那么容易成為歌星的才華型創作者,也有機會在市場上獲得很不錯的成績。
總之,懂音樂的人把有才華的人挑選出來,交給懂制作的人,再交給懂市場、懂策劃、懂演出的人。一整條線下來,才頂起一個華語原創的黃金年代。這絕不只是才華的爆發,而是唱片工業的爆發。
換做當下,這些人就未必有機會被唱片工業選中,也沒機會讓聽眾了解到。
現在,純粹追求音樂品質的唱片公司們風光不再,從開頭慢慢培養素人的動力也越來越小。
音樂播放的渠道不斷變化,音樂的傳播不再控制在唱片公司和主流的媒體手里。
原創的音樂作品,被流量名人的作品擠壓,于是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上,發行作品也自然會被唱片公司和資本方忽略。
但寫這篇文章不是老生常談的抱怨和哀嘆。其實近些年來已經有很多的“解決方案”逐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我國好歌曲》《這就是原創》《樂隊的夏天》《說唱》《明日之子》這類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也制造了很多原創類的歌星、樂隊、音樂人。
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好事。不過也未必解決了所有問題。
我自己一個小小的觀察,音樂人們苦熬了很多年,展示作品的地方不多,很難被發現。而這些綜藝節目的熱鬧褪去之后,不少一下子爆發的音樂人們能靠商務掙到了錢。可是很多音樂人也未必有專業團隊接著,在音樂方面有所建樹的卻也不多見。
還是一個產業鏈還不完善的問題。
從去年B站的《說唱新世代》開始,我在觀察互聯網大廠們的一種新模式。B站自然本身就是一個年輕人們,尤其是新世代創作人們展示自己作品的平臺。他們能夠很輕松地以視頻的方式輸出自己的作品,并獲得最開始的一些粉絲和作品關注度。
而今年剛剛官宣的《我的音樂你聽嗎》注意力已經不僅僅放在說唱這種音樂垂直領域里,各種音樂風格的年輕創作者們,在B站上嶄露頭角,釋放才華,繼而參加綜藝,能在更大的平臺上被人了解到。
關鍵的是,評選人是大量的音樂行業懂行人。除了目前公布的召集人薛之謙、戴佩妮、許嵩,參與評選的行業人士有梁翹柏、譚晶、華晨宇,還有我的大量樂評人,創作人、制作人、經紀人朋友也參與了節目,比如張瑋瑋、老狼、呆若木一、龐寬、任宇清、王碩、曾宇(火星電臺)……看到這個名單的時候,還是很讓人激動的。這些都是我認識的朋友,相信以他們的能力,和從業多年的專業水平完全夠格挑選出未來的鄭智化、樸樹、趙傳、戴佩妮、熊天平、甚至周杰倫們。
而參加綜藝的又多是非常年輕的新生代,他們更需要前輩們扶一把往前走。
B站的音樂產業鏈似乎在今年完成了最后一步。據我所知,他們的自有的廠牌已經籌備了一年時間,已經正式成立,一整年的招兵買馬就是為了在后綜藝時期,能接住未來潛在的厲害創作人們。為一個完整的專業人士產業鏈制造新世代的創作型音樂人。讓他們的作品立得住腳,并且讓他們的音樂人職業生涯能夠有可持續發展。免得一下節目就被商務圍繞,而在音樂上止步不前。
而這個是目前市面上所有綜藝節目都沒能完成的閉環。如果你讀到了這里,應該也能理解我為什么如此關注。當然,到底這個節目能不能起飛,幾年以后能有多少華語樂壇的歌星出自這個節目,現在還不好判斷。
讓我們拭目以待,相信時間會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