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島的毛文龍,是東江軍的領袖。東江軍,很大一部分是一群在關外被后金逼得走投無路的人,他們集結起來依附皮島,在毛文龍的組織下與后金作殊死斗爭。而皮島,孤懸海上,明朝可以從山東灣經過海運進行支援。袁可立任登萊巡撫時,大力支持毛文龍,打了很多勝仗。后來袁可立離任,毛文龍的處境急轉直下,遼東戰事也開始惡化,毛文龍也對上面的胡亂督導多有抱怨。至袁崇煥上任后,對其也多有輕慢。
毛文龍在無戰事時還經常寫信紿后金,誘捕后金官員,向皇帝邀功。但后來這些信且被袁督師污蔑成里通后金的證據。
后金夢想將其鏟出,但皆因不善水戰而無可奈何,而冬季冰封與陸地相連貫通時,后金在天寒地凍時頂嚴寒行軍前往皮島進攻,東江軍更可就地以逸待勞,擊潰后金的攻擊。
而后金出動南下攻擊明軍時,皮島的毛文龍就率領東江軍直搗空防的后金老巢。后金即不敢冒進,危急時必回軍自保。所以皮島雖小,依附皮島的毛文龍對于后金的戰略牽制作用是重要的。
但袁崇煥憑“五年平遼東”忽悠崇禎,得了尚方寶劍。尚方寶劍一到手,就借閱兵為名到皮島,設計埋伏擒獲了毛文龍,袁崇煥立即趁機持尚方寶劍宣布毛文什么十二大罪狀,憑手中有尚方寶劍,而不上報,私自將毛文斬殺。事后崇禎聽聞震駭。
而毛文龍是早就被賜持有尚方寶劍的人,但袁崇煥即使沒有尚方寶劍,可他是毛文龍的上司,毛文龍的東江軍歸袁督師調度。毛文龍即使有尚方寶劍,在正常情況下也不能越權,除非袁崇煥有大逆行為,毛文龍可將其憑尚方寶劍拿下,然后稟報崇禎,再行處置。
不知袁崇煥是羨慕還是嫉妒,還是忌憚?所以也弄柄尚方寶劍來較下勁,比個高低。崇禎是否后悔賜了袁崇煥尚方寶劍,不得而知,但聞聽毛文龍被殺,已然震駭。事已至此,平遼東還需要人,只能忍氣吞聲,還得表揚支持,渴望袁崇煥自嗨的“五年平遼東”能實現。
但袁崇煥殺了東江軍的統帥毛文龍,令東江軍寒了心,反仇大明。一部分人在后金的誘勸下投了后金,一部分人無奈繼續聽調袁督師,再沒有人能手持尚方寶劍,號令東江軍諸部,拋開內部矛盾,團結一致,依附皮島,堅決打擊后金了。這些人后來還是投了后金,成了后金對明軍戰斗的主力,可見他們對明朝有多失望,對袁崇煥造下的孽有多恨!
后金的“后顧之憂”是皮島的毛文龍,前詹才是袁崇煥!可惜輕佻的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如今后金這個“后顧之憂”竟然被袁崇煥幫助解決了,后金可以集中兵力放心攻擊明軍了,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寧成了泡影。
毛文龍僅僅被殺三個月后,無后顧之憂的后金繞道蒙古,長驅而入包圍京師。袁崇煥率軍尾隨后金軍而至,要求率軍進城,崇禎拒絕,令其在城外與后金軍野戰。城中明軍有沖出與后金軍作戰敗回者,誤說其被袁崇煥關寧軍炮火所傷,崇禎召袁崇煥一人進城,北京城外的勛戚大臣等人對袁崇煥極度不滿,紛紛向朝廷告狀:“袁崇煥名為入援,卻聽任后金軍劫掠焚燒民舍,不敢前去阻攔,城外的外戚勛臣的莊園土地被后金軍蹂躪殆盡。”
崇禎帝因此逮其下獄。袁崇煥手下領軍大將祖大壽因此退走京師,返回關外。崇禎無奈,放出袁崇煥出|獄,讓其寫信召撫祖大壽軍隊,繼解京師之圍。
袁崇煥,蕞后經過審判凌遲處死了,并且京城百姓爭相購買生食其肉。很多人說百姓愚昧,不知袁崇煥是忠良。袁崇煥是不是漢奸,百姓當然難辨,現在人也還在爭論?但袁崇煥死得一點也不冤!袁崇煥輕佻,誤國害人,蕞后也誤了自己,可以說是明朝滅亡的推手之一。他殺了毛文龍,可以說是自毀長城,但他是不是“長城“”就難說了!崇禎處理了他,是不是自毀長城,也就難說了!但之前離任的登萊巡撫袁可立,可能嗎?是“”長城”之一。
袁崇煥被處死時,京師百姓為何生啖其肉,主要還是京師被后金所圍,他手下祖大壽旁觀后金軍隊屠殺蹂躪京師百姓,不發一兵,之后更是自行退走!所以凌遲時京師百姓才會爭啖其肉,可知百姓有多恨!百姓雖然不理解政治軍事的復雜。但百姓能簡單感受到和直接看到的是,你率領的人馬為百姓做了什么?對百姓做了什么?百姓愚!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愚?
究其社會根源,袁崇煥之禍還是儒家“文官高人一等”思想在作怪!看看袁崇煥擒住毛文龍時詰問他的第壹條就知道。袁崇煥說:“你有十二條該斬頭的大罪,知道嗎?按我朝祖宗定下來的制度,大將領兵在外,必須接受文官的監視。你在這邊一人專制,軍馬錢糧都不接受核查,一該殺。”
究其禍端,就是儒家那點小箅盤:文武之爭。儒狗一般都是仁義道理掛嘴,行為暗下行齷齪事。袁崇煥在殺了毛文龍后,到墳頭哭祭毛文龍,說是殺毛文龍是因為公事,祭拜毛文龍是因為私人同僚情誼。我不競感嘆一聲,好虛偽的儒儀!武人多豪直,認識錯誤,多誠心改正,而文人多狡慧,有錯誤百般找由頭掩飾。
儒家的文武之爭,是古代華夏王朝敗弱的根源,也是內部人自相殘害的社會根源之一。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等相待,尊重對方的特長。